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防卫费急骤膨胀或成定局 岸田政府“挖空心思”扩预算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谈时承诺,日本将“相当程度地”增加防卫费,从根本上强化防卫力,拜登对此强烈支持。

从2013年起,日本防卫费连续10年增长,维持“小步快跑”。2022财年财政预算案中防卫相关费用超过5.4万亿日元,打破了“防卫费占比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的惯例。岸田政府计划在今年内修改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自民党提出5年内将日本防卫费的GDP占比提高至2%以上。

日本正不断谋求强化所谓先发制人的战略打击能力,加之俄乌冲突爆发,有关防卫费的讨论白热化。日本《每日新闻》近日针对防卫预算调整开展民调,结果显示26%的受访者回答“应该大幅度增加”,50%回答“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而认为不需要增加的人数仅占17%。

此次拜登访日,进一步为日本强化防卫力的决心推波助澜。5月23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借机表示,岸田所说的年度防卫费增加意味着6万多亿日元。对此,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25日澄清,称具体增额尚无结论。

日本财政赤字逐年扩大,财务省放话制约增加防卫费的论调,5月25日表示“在财源上没有奇策和捷径”。不过,岸田已经许下承诺,扩充防卫预算已是箭在弦上,那么“谁”来为此买单?

防卫费该增多少?

日本政府5月25日开始对防卫费预算调整进行讨论,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表示,增加防卫费是大势所趋,但是额度和防卫装备的选择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时事通信社报道指出,围绕防卫费增加的幅度,自民党与公明党之间的拔河难以避免。

自20世纪50年代自卫队成立以来,日本各界就担心防卫费会无限膨胀。日本政府于1976年确定防卫费不超过GDP 1%的方针,到20世纪80年代冷战高峰期,中曾根康弘政府废除这一方针,提出“尊重1%框架限制的精神”。

近30年来,日本防卫费只在2010年突破过GDP 1%的比例,1%也因此成为该国防卫费的一个心理“红线”。直到2018年,自民党内出现了防卫费向北约成员国看齐的呼声,即占GDP 2%。保守派人士以周边安保环境严峻为借口,实际上这与自民党所追求的扩军修宪密切相关,同时也源于强化美日同盟的需求。

坚持军事强硬路线的安倍,在任内不断增加防卫费预算,卸任后作为自民党内第一大派阀“安倍派”的会长,就安全保障政策和修宪等问题不断积极发言,包括主张防卫费在五年内翻一番,这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保守派的想法。

岸田文雄在日本政坛虽有“鸽派”人设,但在日益保守右倾的日本政治生态下,其外交安保领域仍然继承安倍路线,岸田上台后急推修宪,并提出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

今年4月,自民党就上述三份外交安保文件提交意见书,其中涉及防卫预算,称“鉴于北约成员国的防卫预算占GDP的2%以上,为了在5年内从根本上强化防卫能力,日本也必须达到相应的预算水平。”尽管岸田接受了意见书,但尚未讨论防卫费增额的具体数目。

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日本防卫费初始预算约为5.3万亿日元,根据政府的计算方式,防卫预算约占GDP的0.95%。但是,当年日本政府又通过防卫补充预算7738亿日元,意味着预算总额实际已经占GDP的1.1%。

尽管防卫大臣岸信夫在今年的内阁会议上承认,2021年度防卫费的GDP占比超过1%,却未公开具体的核算标准。自民党方面寻求与北约成员国比较防卫开支占比,而计算标准并不相同。

北约成员国的国防预算包含退役军人养老金、同盟国军事援助、联合国维和行动拨款等诸多国防关联费用。据《东京新闻》报道,日本的防卫费预算并没有将防卫关联项目纳入计算范畴,财务省今年4月的报告指出,倘若按照北约的计算标准,日本2021年度防卫预算约占GDP的1.24%。专家认为,“假使要与其他民主国家进行防卫政策对话,前提是公开标准比率,无需隐瞒。”

资金从何而来?

随着日本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支出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还新增防疫预算,进一步增加财政负担,防卫费用调整难寻财源。

“若没有财政基础,防卫就什么都做不了。”日本财政制度等审议会会长榊原定征在5月2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增加防卫力的同时,需要考虑税收分配和国民负担,假使没有增加财源的手段,反而会削弱防卫力。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瑞典为了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占GDP 2%以上,将通过增加烟草税和酒税等来筹措财源。德国今年3月批准了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来增强军备。而目前日本经济的需求和潜在供给力存在差距,2021年度日本的外贸收支已经出现53749亿日元的赤字,这敲响了警钟。

为解决财源问题,安倍晋三4月在派阀会议上提出“防卫国债”的想法,“建设道路和桥梁的预算允许设置国债,防卫费被称为消耗费用,并不正确,这是为下一代留下的预算。”

日本“财政法”规定,国家财政支出必须以公债、借款之外的财政收入作为财源。基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点,补充规定中只认可发行“建设国债”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若要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必须另行制定“赤字国债”的特别法案。

依据安倍的观点,防卫费所购置的设施和装备也能够留给下一代,所以可以和“建设国债”一样设立“防卫国债”。这无疑是对日本财政法提出挑战,并非易事。

据共同社报道,财政制度等审议会在4月20日的会议上表示,倘若通过发行国债来填补防卫费增额部分,一旦发生突发事态,利率将上升,财政状况会更加窘迫。此外,假使要通过增税等增加国民负担的方法扩充财政,也应该经过深入讨论。“只有国民的生活、经济、金融稳定,国家才能发挥防卫力。”

财务省和防卫省打起了攻防战,实际上双方在防卫支出上的矛盾早已存在,甚至涉及到防卫装备的购置。

只买必要防卫装备?

日本财务省今年4月发布预算审议参考文件,其中在防卫领域表明,鉴于现在严峻的财政状况,有必要检证自卫队的装备体系是否符合现实,需要向国家说明所采购防卫装备的必要性。

财务省文件指出,以坦克为例,俄乌冲突中大量坦克被反坦克导弹摧毁,相比之下,反坦克导弹是成本更低的装备,性价比更高。一石击起千层浪,许多日本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批评财务省“不懂军事”。

事实上,从装备采购角度来看,这部分预算带有强烈的“讨好美国”色彩。共同社报道称,日本防卫省在考虑“国家安全上的必要性和性价比”之后,曾决定停止引进美国“全球鹰”无人机,但决策随后被推翻。日美双方消息人士表示,原因是“过度顾及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而这意味着,除采购无人机机体所需的613亿日元之外,还需要巨额运维费用。

《朝日新闻》2020年6月曾以“爆买美国武器,日本自卫队的装备体系变得畸形”为题发文指出,美国依据“对外有偿军事援助(FMS)”制度向日本出售大量武器,但这并不是“援助”,实际上费用由日方全额负担。

在日本2022年度初始预算案中,防卫预算中的“后年度负担”总额超过5.8万亿日元,再次刷新纪录。日本政府在购买战斗机、导弹等高价武器时,分几个年度支付费用,第二年度之后的费用被称为“后年度负担”。随着武器进口的增加,每年的“后年度负担”都在膨胀。

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土居丈朗撰文表示,若仅从扩大规模出发进行防卫力整备,容易购入低性价比的防卫装备,而且即使装备到位,若人员配置不齐,也很难投入实用。因此,重要的不是防卫费扩充,而是实现高效的防卫力。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相关阅读:
王毅谈中所达成的八方面重要共识 解读布林肯发表对华政策演讲:鼓吹“投资、结盟、竞争”三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