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记者手记:埃航空难事发地前的凭吊

原标题:记者手记:埃航空难事发地前的凭吊

中新社亚的斯亚贝巴3月16日电 题:埃航空难事发地前的凭吊

中新社记者 王曦

3月16日是埃航空难遇难者的“头七”,也是记者又一次行走在ET302客机坠毁的荒原上。与事发后前几日时相比,这里已经安静了许多。

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14日,埃塞俄比亚比绍夫图,失去亲人的埃塞俄比亚人家属在坠机现场痛哭哀悼。

没有了蹲守的记者,也没有了浩大的调查团队,更没有大批围观的村民,有的只是零星前来祭拜的遇难者家属,默默搜寻有价值遗物的志愿者,以及偶尔骑着毛驴经过的农人,一切都归于沉寂。

蓝天之下,如果不是深达近二十米的大坑略显突兀,这里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很快,这个大坑就会按照国际惯例被填平,而在埃塞俄比亚的雨季来到后,植物会重新生长出来,然后将一切掩盖。

若干年后,牧羊人也许会在草丛间偶尔发现一些金属塑料残片,抑或是一本褪色的护照,但还有谁能想起它们曾经经历过的惨烈?

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13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组织ET302航班空难遇难者家属来到事发地,为他们逝去的亲人举行了悼念仪式。中新社记者 王曦 摄

过去的六天里,这片荒原成了记者在埃塞最熟悉也最不想面对的地方——成群的乌鸦遮天蔽日地盘旋在飞机残骸上空,这一幕似乎只有在恐怖电影中才能看到。特别是那刺耳的聒噪声,令人听了无比烦躁,更是为这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乌鸦们的目标大多是遇难者的遗体。只不过,这里所谓的的“遗体”实则只能称之为“组织”,它们早已随着飞机坠地的一刹那飞散到近一万平方米的荒原之上,再难找寻。与记者相熟的救援队员赵志伟说,他发现的最完整的“遗体”不过是一大一小两只手掌,这也在另一层面印证了空难发生瞬间的惨烈。

当地炎热的天气,则很快让这片荒原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不少救援队员都曾呕吐过,因此他们很少在事发现场吃东西。赵志伟说,一则是因为气味导致的身体不适,二则是因为心里的压抑让他们毫无心情。

这个26岁的男孩一改往日的阳光快乐,他如今很少说话,并且经常会在夜里惊醒,“我这几天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心里特别堵得慌。”

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13日,埃塞俄比亚比绍夫图,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 302航班坠毁现场举办追思仪式,遇难者家属抵现场悼念。

比他更难受的是遇难者的家属,“死者为大”的中国传统让他们很难接受亲人尸骨无存的残酷现实。不少家属都曾请求过赵志伟,让他无论如何再帮他们找找亲人留下来的东西,哪怕是一张机票也好。

赵志伟与记者好几次提起过他的无奈,他理解这些遇难者家属的心情。“对死者总要有个念想,但我真的尽力了。”甚至,这个小伙子曾为此急得哭过,更是吃不好睡不好。

直到他把好友金也淘的护照找到,总算是让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和他的家人抱头痛哭,一直哭到了眼泪流不出来为止,那一幕我这辈子也没法忘掉。”他说。

而其他家属更多的是把现场的黄土捧回来一些,再无其他,而他们逝去的的亲人,从此只能寄希望于在记忆或梦中和他们相聚了。

实际上,这种煎熬不光折磨赵志伟和遇难者家属们,同样也折磨着现场的每一个报道者。

13日的现场悼念活动,几乎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是哭着做完报道的,记者也曾不止一次流着泪写报道,每当脑海里浮现出遇难者家属的面容和声音,这种感觉就会愈发强烈。

自老土:当地时间3月13日,埃塞俄比亚比绍夫图,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 302航班坠毁现场举办追思仪式,遇难者家属抵现场悼念。

记者有一次将这些见闻说给当地好友米娅,这位年轻的埃塞俄比亚姑娘听完就哭了,“活着真是一种财富,人的生命简直太脆弱了。”尽管眼中兀自闪烁着泪花,但这个曾经直面过亲人逝去的姑娘依旧不忘给记者一个大大的拥抱,“既然活着,就要用力去爱,爱生活,爱家人,爱一切……”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眼下,遇难者的身体与记忆早已随着那一声爆炸灰飞烟灭,并与亚的斯亚贝巴荒原的黄土融为一体,再难分离。(完)

责任编辑:郭佩珊

相关阅读:
蓬佩奥威胁国际刑事法院:敢调查美战争罪 制裁你 数据告诉你 上名校是否真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