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李云涛: 要做,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原标题:李云涛: 要做,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年40岁的李云涛,感受与见证了这40年来我国医疗行业的“风云变幻”。

李云涛,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二附院”)教育处处长、全科医学科主任。

在江苏,把“全科医生”从零做起来的人,他是为数不多的Leader之一。

10年前,他跑到医学院招人时,大学生们问他,“请问全科医生是什么?社区医院在哪里?是不是打疫苗、病人领药的地方?”……

当时,尽管李云涛费尽心思地去宣传全科医生的概念,但他经常一个人都招不到。

最艰难的日子己经过去,全科医学越来越受到各个层面的重视,各种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如今,李云涛越发对“全科医学”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第一个八年:

认清发展趋势,要做就做最早的

上世纪60年代,英美等国的专科医生发展迅猛,然而随之出现了医保资金、医患关系等问题的增多。这时,诞生了“全科医生”(也叫家庭医生),矛盾逐渐缓解。如今,这些国家的全科医生占比30%-60%。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数据仅为3%。

直到1993年,全科医生的概念才被引入国内。当年的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

200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成立。

2007年4月,二附院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全江苏省仅两家。

从那时开始,李云涛开始到省内各地出差,招收医学本科毕业生。然而,招生道路困难重重。

除了招生的压力,院内也传来了不同的声音——除了负责招生,医院还得负责培训,负责学员的工资奖金及五险一金,但是,培养的全科医生将来都是要去社区医院工作的。

最终,时任院长“一锤定音”,“医院输出的不仅是技术、服务,还有一种医院文化,全科医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做就做最早的。”

李云涛,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6年至2013年的8年时间,二附院仅培养了不足100位全科医生。

更让李云涛感到苦恼的是,花了时间、金钱、精力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到社区医院工作不久,近50%流失了,“有的去考研,有的转行。”

曾有一位年轻的全科医生问李云涛:“老师,我在社区工作12个月,其中10个月在给老人体检,没做过疾病诊断,没有疾病诊疗思路的训练,我这样下去岂不是荒废了?”

第二个五年:

这里是全省唯一可招全科医学研究生的基地,国家越来越重视全科医生的发展

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8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2018年8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指导标准(试行)》……

此外,自2011年起,国家与省发改委相继拨款共计2400万元给二附院,用于“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项目”建设。

这让李云涛更加看清了全科医学未来的方向。

从2014年至今,目前在培学员已有70多名,分四个档次,第一层次是全科医学研究生,目前已有16人(从2013年9月1日开始,南医大二附院招收江苏省第一批全科医学研究生);第二层次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专业5+3规培生;第三个层次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专业3+2规培生;第四类学员,是转岗学员。

如今,招生不那么困难了,就业后流失情况日趋改善,全科医生收入逐步提高。

全科医生可以治疗80%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当初级全科医生增加20%时,死亡率将降低5%。每1万人中,有1名初级保健医生增加,婴儿死亡率将降低2.5%,低于出生体重标准的初生儿将减少3.2%。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师在培训模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对保障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初,李云涛成为“中国全科医学青年专家联盟”30名成员之一(中国全科医学领域青年佼佼者,每个省份一人)。

“有的医院为了GDP而战,有的是为了排名、科研,而更高层次的医院则是医院文化的输出。以后谈起是二附院走出来的全科医生,被老百姓称赞,我们就知足了。”李云涛笑着说。通讯员陈艳萍本报记者章庆

相关阅读:
美媒民调:更多美国人担心经济要变糟 韩遭腹背受敌:美要求增防卫费 朝质疑其和平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