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秦朗巴黎丢作业”迎来大结局,怎样才算真正的“结局”?

来源:荔枝锐评(作者:朱昌俊)澎湃新闻评论(作者:江城)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整理:张小松)综合澎湃新闻、潇湘晨报、北京青年报、红星视频、九派新闻、当事人社交帐号等

近日,某短视频博主发布的一则视频,让“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的话题一度登上各平台热搜。

2月19日,视频博主@Thurman猫一杯再次发布视频称,自己从未说过秦朗是西场小学的学生,寒假作业上有写是哪所小学,但因为涉及隐私,并没有在视频中公布,目前已经联系上秦朗母亲,事件已经“圆满结束”。

“秦朗巴黎丢作业”迎来大结局,怎样才算真正的“结局”?

据此前消息,2月16日,博主@Thurman猫一杯发布视频称她在巴黎时,有人给她递来两本在厕所捡到的寒假作业,请其帮忙“还给主人”。寒假作业上写了学校和名字,但在视频中,博主并未说到校名,只是喊话“一年八班秦朗”。

相关视频截图(图源:网络)

相关视频截图(图源:网络)

2月19日晚,当事博主再次就此事发布视频,宣布“寒假作业大结局”。在其晒出的自称是与“秦朗妈妈”的微信聊天中,对方称:“没想到这件事情会影响这么大,我们刚回国,一开始我们都不相信以为是段子,没想到是我们家小孩的。”

图源:视频截图

图源:视频截图

视频最后,该博主表示“这件事情到这里也算圆满结束了”,并向所有的“秦朗们”和所有受到影响的网友们道歉。

对此,不少网友调侃道“秦朗同学不仅没有把作业丢成功,还得多搭进去两块橡皮”“秦朗同学会真心感谢你的”。

“秦朗巴黎丢作业”迎来大结局,怎样才算真正的“结局”?

但也有网友表示质疑,称“后续都是编的吧”“感觉这个故事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秦朗巴黎丢作业”迎来大结局,怎样才算真正的“结局”?

自称“舅舅”者账号被封

17日,一个自称“秦朗舅舅”的账号@杨柏屹现身评论区:“秦朗,我外甥,西场小学,一年8班,谢谢你啊好心人,外甥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杨柏屹发布了自己去书店采购教辅书籍到外甥家去的视频,短时间点赞量达到数万。

“秦朗舅舅”出现(图源:网络)

“秦朗舅舅”出现(图源:网络)

据北京青年报,2月18日,江苏海安西场小学工作人员回应,没有叫秦朗的学生,而且一年级只有4个班。众多网友质疑“@Thurman猫一杯”摆拍,并涌入秦朗舅舅的直播间质问,他回怼网友,称自己是“蹭流量的”,欢迎大家“举报”。

另据九派新闻,媒体联系到江苏省西场中心小学,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已经关注到此事,其并非本校的学生,学校并无一年级八班,校内确实有一个叫秦朗的孩子,但并非一年级的学生。

媒体通过检索发现,除了江苏外,在河南洛阳、广西北海也分别有叫“西场小学”的学校。广西北海西场小学工作人员回应,未听说过此事,应该没有这回事。河南洛阳西场小学工作人员称,经询问,学校并无这个孩子。

19日上午,媒体发现@杨柏屹账号的视频被全部删除,仅剩一个。其账号名称也直接改为了注册账号名,个人身份及简介被全部删除。媒体尝试联系其本人未果。随后,自称秦朗舅舅的账号因违反平台社区规定被禁止关注、禁止发送私信,作品无法预览。

律师:若摆拍或面临治安处罚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网络主播为了引流吸粉进行摆拍,这会造成不明真相的粉丝效仿,进而扰乱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易旭表示,如果网红博主的行为是故意虚构并摆拍的,可能属于虚假宣传,导致误导公众,可能涉嫌构成名誉侵权或欺诈等。如果前述行为对被编造的秦朗或相关学校、教育机构造成了实际损害(名誉上或经济上的),他们有权寻求法律救济。

此外,评论区里自称是秦朗班主任或舅舅的行为,如果是虚构的,也可能涉及到虚假宣传和欺诈。尤其是如果这种行为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可能面临直播间给予的管理处罚和对外的侵权法律责任。

媒体声音

荔枝锐评:

“秦朗巴黎丢作业”

怎样才算真正的“圆满结束”?

如今,许多原本在现实中并不具备关注价值的事情,一旦在网络上扩散开来,就仿佛触发了某种集体情绪的开关,最终成为所谓的“热点事件”,网友的围观也往往被赋予“追问真相”“维护正义”的正当性。

实际上,这些追问和关注,有不少是受无谓的好奇心和错置的热情所驱动。这些“热闹”的事件,相当一部分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可能为网暴推波助澜,可能抬高真正具备公共价值的严肃新闻的关注阈值……

要跳出这种信息困境,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议题。但对个体来说,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在作出行动上的“响应”前,尝试去区分哪些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公共议题,哪些只是无厘头的“伪问题”,应该还是可以努力实现的。这也是信息过载时代,构建自我的“主体性”,防止被垃圾信息吞噬的应有之义。

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求诸己”,我们可能只是从这一个“秦朗丢寒假作业事件”,奔向另一个“秦朗丢暑假作业事件”,难言有真正的“大结局”。

澎湃新闻评论:

“秦朗巴黎丢作业”算什么新闻

新闻本来也是层次丰富的,既有传统意义的报道,也有插科打诨的爆料,读者也可以各取所需。但越是在众声喧哗、光怪陆离的舆论场里,伪新闻、假新闻越是泛滥,就越凸显严肃媒体的价值,在自媒体、短视频横飞的当下,其实我们还是需要严肃媒体,一种真正去追寻真实的新闻生产。

依照严格标准的新闻生产,也许没那么多娱乐化元素,不那么好笑轻松,还有相当的专业门槛。但这样的新闻,才是在翔实调查、数据支撑、机构背书的基础上,揭示了某种社会现象,点破了某种机制障碍,表达了某种公共思考。

相比于浮夸的镜头前表演,这些才是有社会横切面意义的追问,是真正握有“手术刀”的新闻观察。

而对于读者来说,也不妨对热搜式新闻抱有一种冷静围观的态度,这些被选中推送、看似热闹的新闻,未见得是真实和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薄晓舟

相关阅读:
江苏一医院门诊大厅顶棚大面积垮塌,应急局:是玻璃防雨棚,无人员伤亡 乙流后“刀片嗓”,喉咽部密密麻麻溃疡!男子崩溃:比痔疮术后还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