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周末
近日,“奔驰车主插队砸车”连续多天在社交网络上热传。网民纷纷谴责奔驰车主专横跋扈,甚至有人对其进行人肉、网暴。不过,随着奔驰车视角的行车记录视频曝光,很多人发现,事情并不完全如网红老奶奶所发布的那样。
日前,被粉丝称为“山东徐奶奶”的网红博主发布短视频,指控被一辆奔驰车插队并砸坏了她的汽车的引擎盖。短视频显示,众多车辆在湛江徐闻前往海口的汽车轮渡入口处排队。该博主车辆右侧一辆奔驰商务车,与博主的车一直并行,互不相让。奔驰车上下来一名男子,站在了徐奶奶车前,挡住了她的车,让奔驰车先过。双方口角过程中,男子用拳头砸向徐奶奶车的引擎盖,砸出一个坑。
视频发布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网友纷纷谴责奔驰车主态度蛮横,要求警方对其进行处罚。1月31日,徐闻县公安局通报,黑色商务车乘客王某打砸白色小轿车(即徐奶奶的车)引擎盖,导致引擎盖凹陷,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款。有人甚至扒出他的工作单位,要求工作单位对其处罚(不过目前被网友怀疑的男子工作单位还没有确认)。
这一事件中,网民之所以谴责、痛恨奔驰车主,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他开车插队还砸车,嚣张跋扈。然而,当奔驰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视频传上网后,人们发现,奔驰车插队这一前提并非事实。根据奔驰车的视频记录,当时的场景是两条车流汇入一条车流,按照交通规则,应该是左右车道车辆依次交替通行,徐奶奶车辆前方的越野车驶过后,应该轮到其右侧的奔驰车通行,但徐奶奶的车并没有让行。也就是说,从汇入单车流前最后一段的情况来说,其实插队的是徐奶奶的车,而不是奔驰车。事实上,在徐奶奶的视频发布时,就有人指出了这一点,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奔驰车主插队”仍然是主流叙事。
在奔驰车的视频记录发布后,徐奶奶女儿仍然坚持是奔驰车插队,因为她前面的视频拍到奔驰车在她右后侧好几个车位,而最后却能够与她的车并行,正说明了奔驰车有插队。奔驰车一开始时在徐奶奶车右后好几个车位,确实是事实。但后来它赶上徐奶奶的车,并不一定是奔驰车插队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奔驰车前面多辆车都插队先走了,奔驰车就上来了。徐奶奶女儿坚持认为奔驰车插队,应该放出更多连续视频来证明。不过,也有网友指出,事发现场其实每个入口只划了一条车道,但是因为车道较宽,且车道间没有隔离设施,所以造成一条车道内有多条车流成了普遍现象,只有快到入口处才有了车道隔离设施,于是多条车流开始汇成一条。网友认为,一条车道左边的车流才是正常排队的,右边的都是插队。不过,这一说法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赞同。
徐奶奶所在的这条车流可能被插队太多,司机很恼火,所以当轮到他们该交替通行时,就不肯让行,然后奔驰车上的王某被激怒,做出了拦车、砸车的行为。这也就是警方通报中所说的“因通行顺序问题引发纠纷”,警方通报并没有对通行顺序问题上孰是孰非给出结论。
当然,警方对王某的处罚并非因为插队(如果是插队违反交通规则,被罚的首先应该是司机),而是因为他砸坏了徐奶奶的车。路怒冲动而砸车,他被罚一点也不冤枉。
不过,在这一事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事实真相是如何被网红歪曲,继而被多数网民信以为真,引起对事件另一方的网暴。
“山东徐奶奶”在社交平台的账号名实际是“五莲徐八月”,其人设是年逾七旬的农村老太,因为自驾西藏而备受关注,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近50万粉丝。实际拍摄视频并运营账号的,可能是徐老太的女儿。作为一个网红,徐老太的运营者是知道如何拿捏网民情绪的。在她发布的视频中,“尊贵的奔驰车主”“或许背景很深”“插队不成恼羞成怒”“无敌的霸气”“惹不起”,短短几句话,网民的共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再加上剪辑过的视频,开始车行缓慢,然后奔驰车“插队”,男子站在车前大声叫喊最后挥拳砸车的画面更富有张力,这段视频想不火都难。事实上,这段视频确实火上了热搜,也在几天时间给徐老太又带来了30多万粉丝。数据监控显示,抖音账号“五莲徐八月”1月29日的粉丝数有48万多。1月30日,她发布了这段爆火的视频,到2月2日,其粉丝数已经超过了82万。
如果说在奔驰车有没有插队的问题上,还可以有争议,但在另一个问题上,徐老太的女儿则确实是撒谎了。她在接受某央媒采访时曾声称,当时开车的是她70多岁的母亲(即徐老太),被吓坏了。但奔驰车主发布的视频则显示,当时开车的疑似是一名男性。徐老太女儿又对媒体声称自己从未说过开车的是自己母亲。如此前后矛盾,让她之前指控的可信度也降低了不少。
社交网络上,类似歪曲事实却成为热点的事件并不少。比如曾经有旅行博主曝光云南怒江稻花鱼“宰客”,但其他博主前往核查事实发现,民宿店主收费很公道,明码标价,甚至还赠送了该旅游博主不少东西。但是,如果只夸民宿好,食物味道好,价格实惠,这样“俗套”的内容显然火不了,但“宰客”可是流量密码啊。在哈尔滨爆火的时候,也有博主刻意将“南方小土豆”这一用语往地域歧视上引,就是因为这些话题最受关注,最容易带来粉丝。
在社交媒体上,网红们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他们粉丝众多,一呼百应。他们善于迎合网民的情绪,制作网民最喜欢、最容易传播的内容。当一个事件火起来,网民们很少会关心事实真相是怎样的,他们乐于相信的,只有网红版本的叙事。即使有相反的证据证明网红的叙事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也难以得到大声量的传播,能被更多人接触到的,还是只有网红的叙事版本。
虚假信息频频爆火,真相却难有澄清机会,几乎已成社交媒体痼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辛省志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