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国儿童防性侵十年观察报告》发布:熟人作案比例高,受害人呈低龄化

6月21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发布《中国儿童防性侵十年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综合历年数据可以发现,儿童性侵案件熟人作案比例高、受害人呈现低龄化,“网络性侵”亟须重视。

↑资料配图据图虫创意

↑资料配图据图虫创意

儿童性侵案件特点:

熟人作案比例高,2014年达87.87%

自2013年起,“女童保护”连续9次发布性侵儿童案例统计报告。综合分析9年的报告,“女童保护”发现性侵儿童案件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其中2014年达87.87%,其他的年份多在70%至80%之间。这也与近年来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布的数据相印证。熟人作案的案例中,教师、教职工(含培训老师),亲人亲属,邻居及家庭朋友等群体占比较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儿童接触网络机会的增多,也越来越低龄化,利用网络性侵儿童的案例呈高发严峻态势。这包括在互联网上的“隔空猥亵”,也包括利用互联网诱骗、威胁儿童进行线下侵害。例如,2020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332起性侵儿童案例中,网友作案42起,包括线上作案和线下作案(网友约见面后实施性侵),在熟人(熟人圈)作案中占比18.18%,在案例总数中占比12.65%。这类案件极具隐蔽性,且监护人或家长一般不易发现,未成年人由于有畏惧心理,即使发觉受到侵害也通常不会主动告诉家长。

分析近9年的报告数据,受性侵儿童一直呈低龄化趋势,受害人年龄为中小学学龄段的案例占了大多数。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332起案例中表明受害儿童年龄的有243起,按照一般学龄段来看,受害人年龄为中小学学龄段的案例占比83.95%,其中7~12岁小学学龄段的114起,占比46.91%;13~15岁初中学龄段的90起,占比37.04%。

除上述趋势之外,《报告》还指出,性侵者多次作案比例升高,持续作案时间长;家庭成员性侵问题复杂且曝光量上升;校园、培训机构是案件高发场地。此外,近几年来,宾馆、KTV、点播影院等服务娱乐服务场所涉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频发,值得警惕。

家庭教育关注上升:

监护安全意识加强,女性参与度更高

“女童保护”近10年来的调查显示,家长对于儿童防性侵教育的关注和整体意识,在各个方面都有提升和进步。

首先是家长对于儿童性侵害的关注度和警惕意识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例如,在2019年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中,对于媒体频繁曝光的儿童遭遇性侵案例,57.03%的人表示听说过,28.71%的人很关注,14.25%的人表示不太了解;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是43%、29%、28%。如果孩子遭遇性侵害,2019年的数据显示,51.98%的家长表示能从孩子的言行中识别出来,39.77%的家长不确定,8.25%的家长表示不能;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是35%、38%、27%。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也有明显加强。2019年问卷数据显示,69.71%的受访家长近几年从未将孩子交给异性熟人(例如邻居、朋友、保安)照看,28.81%的人偶尔会有,1.48%的人经常会有;在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是46%、46%、8%。对于孩子身边的异性成年人角色,2019年的数据显示,67.90%的家长对其了解,18.61%的家长不了解,13.49%的家长没关注过;2015年这一数据分别是29%、59%、12%。

此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普及防性侵知识的意识和行为也在提升。2013年的问卷显示,56。49%的受访家长从未向孩子讲过预防性侵害的知识;2016年,有68.63%的受访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的防性侵教育;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22.91%。

值得注意的是,9年间参与问卷调查的民众中,女性比例都超过75%,男性参与比例较低。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依法带娃”时代背景下,父母等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承担着更多的家庭教育责任。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网传“黄子佼曝萧煌奇不是盲人”,本人摘墨镜自证,否认传闻 四川松潘拍到珍贵画面:野生大熊猫“情侣”亲热时,不远处还有“情敌”在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