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暴成本该提一提了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5月23日,武汉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谭某在学校内倒在一老师车轮之下。6月2日,距事故发生仅十天,孩子的母亲杨女士坠楼身亡。

据悉,孩子被撞身亡后,悲痛欲绝的父母曾接受媒体采访,多段短视频在网上传播。然而,评论区并不友好,甚至有人攻击这位母亲衣着光鲜,化妆出镜,是在“借机炒作”,甚至推测“她很快就会开直播赚钱”,把儿子的死变现。目前,多个发布恶意言论的账号已被禁言。

图源丨大河网

图源丨大河网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暴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或许成为压倒这位承受着丧子之痛的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

01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6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

一个人、一部联了网的手机,就能驰骋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

如此大的网民体量,其中不乏网络喷子、杠精、黑粉等动机有问题的人。他们大多戴着面具,躲在小小的屏幕背后,暗箭伤人,有时成群结队成为暴力横行的一股“浊流”。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他们大多属于这样的人:

存在性格障碍的部分人群。这类人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交生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偏执,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

键盘侠群体。这类人总是把个人的厌恶偏好放在首位,他们厌恶一切的所谓“不公平”,特别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比如他们为什么不是富二代、不是天生丽质,等等。他们整日沉迷在互联网中,通过键盘进行冲动、无理性的情绪宣泄。

目的不纯的少数网红。这类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互联网赚钱,他们没有什么是非观念,更没有道德底线,只要有流量、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干。

故意找茬的职业喷子。这类人受雇于专业机构,靠制造热点或者蹭热点收割流量。

因“信息茧房”受负面信息影响的一部分人。这类人在算法推送下接收到的都是同质化的信息,思维日渐窄化,凡事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

瞎起哄,跟风的人群。这类人没有独立判断能力,一旦被人带节奏,就会情绪难控、义愤填膺,盲目跟风、起哄、“架秧子”。

这些人中,有些所谓“意见领袖”拥有颠倒是非的能力,用偏激的话语带节奏,挑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导致舆论朝着偏离事实的方向移动,最后形成群体性的极端观点甚至网络暴力。

奥运冠军谷爱凌回美国,他们喷“在中国挣钱美国花”;C919商业航班首飞,他们喷“要多买几份保险,飞机这东西能少坐就少坐”;高铁出来,他们喷高铁;航母出来,他们喷航母;芯片出来,他们喷芯片……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总有人在阴阳怪气,隔着屏幕为所欲为,搞偏主题、带偏节奏。

0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网络暴力便是其中之一。

造成网络暴力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也很复杂。

主观上,主要表现为:

站位低、境界差。只讲求站边、只讲求情绪,只讲求和自己相同的意识形态。对他们而言,根本不存在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情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总觉得所有人都欠他的。

个人素质低下。自制能力低下,认为网上没人监督,平时生活中受气了,心情差了,就在网上出口成脏。

认知观念偏差。心理阴暗偏狭,不顾事实真相,从自己的“理论”出发,歪曲事实、诬陷好人。

个人主义作祟。自己达不到的、自己得不到的,就通过网络渠道发泄不满,以偏概全攻击别人,凭什么你是高富帅、凭什么你过得比我好……以最冷血戾气的言论试图将当事人拖入另一个舆论场。

心理出现变态。留言评论态度嚣张,以“激怒”“玩弄”他人为乐,以耻为荣,在恶意中伤、攻击诋毁他人的同时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存在理性,不尊重公序良俗。

价值观缺失。对客观事实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导致个体行为失范并引发信仰危机,道德滑坡致使群体无理性。

追求虚假的正义与公平。罔顾事实,用道德绑架别人,以审判者的身份对别人说三道四,以公平和正义之名,行攻击、网暴、伤害他人之实。

客观上,网络暴力泛滥也有很多原因,成本太低、代价付出太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目前,我国对网络暴力的惩罚机制还不够健全,对网络暴力没有惩罚或者惩罚力度太小,不足以遏止网络暴力。正如网友所说:事情发生了,他们胡说八道,只有道德谴责甚至没有谴责。就算是违法了,违法成本也很低。事实清楚了、事态反转了、官方辟谣了,网络喷子却无任何成本地消失了,轻轻松松、全身而退,然后,转向别处、换个话题、换个攻击对象,继续对他人造成伤害。

图源丨大河网

图源丨大河网

03

以当今时代的网民规模、网络普及率,一旦网络环境恶化、网络暴力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这些年,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网络环境的治理,专门制定了《网络安全法》,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比如: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禁止触碰的十条红线、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防范和抵制八类不良信息、三大管理相对人的共同禁止性行为等。

《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明确了账号信息管理规范,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账号信息核验、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

《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针对个人集中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信息及其他不友善信息;禁止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络秩序;要求网站平台压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深入清理负面有害信息、违法违规账号与移动应用程序,推进“净网”“剑网”“护苗”等一系列专项整治,促进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电商购物、搜索引擎、社交互动等不同形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规范发展。

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网络环境恶化、网络暴力泛滥。含百万级粉丝大V在内的一批网暴武汉被撞身亡学生母亲的账号被禁言,就是例证。

可如果只是禁言,惩罚力度显然不够,太低的违法成本实在不足以惩戒网络施暴者。

而且,事后禁言、封号,从本质上讲只是亡羊补牢,已经无法挽回孩子母亲的性命。

建立健全网络暴力预防机制,或许才是防止此类悲剧重演的更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张玉

网暴何时休?如何治? 这所学校曾因“老鼠事件”被联合执法!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