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张定宇决定捐赠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让“活着”更有价值

据媒体消息,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定宇决定,捐赠自己的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张定宇于2018年确诊为渐冻症,他说:“用自己这一副残缺的身体燃烧出的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

↑2020年1月29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在去病房的路上。图据新华社

↑2020年1月29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在去病房的路上。图据新华社

渐冻症,也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渐进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被称为世界五大绝症之首。由于运动神经元的损害,患者表现为骨骼肌萎缩、无力以至完全瘫痪。渐冻症目前无药可治,患者身心折磨之痛,可以想见。唯有加快基础研究步伐,才能给患者一份希望。因而,张定宇的这一决定,呼应的是业界和民间的忧急之心。

众所周知,绝症攻关课题,向来以科研样本为重要依托。但正如张定宇向媒体所言,目前整个中国几乎没有一例关于渐冻症的科研样本。而渐冻症患者的遗体捐赠,可谓对口捐赠、对症捐赠,价值不言而喻。张定宇认为器官捐赠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原因就在这里。在此之前,已逝北大“渐冻症”女博士娄滔的细胞被科研人员“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将通过再研究以促进渐冻症的早日诊断和“精准”治疗。此举同样激荡人心。

2018年,张定宇被确诊患上渐冻症,饱受折磨。但在两年多前的武汉战“疫”期间,张定宇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传染病定点医院的院长,以夙夜在公、敢打敢拼的精神,为抗疫作出巨大贡献。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一位绝症患者以不屈的生命主题创下医者仁心的莫大荣耀,令人动容。

但张定宇的奋进和探索显然并不止于这些。他一边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悬壶济世;一边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关注着人间疾苦,并想着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催人深思,一个人该以怎样的存在方式立世、益世,才能让“活着”更有价值?才能让“活着”不只是活着?

张定宇的心迹引人共振:“我不能延长时间和生命的长度,但是为什么我不可以让它变得更丰满一些?注入更多的事情呢?”唯有洞察生命真谛、经受了苦痛“淬炼”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真诚深邃的话。

很多人都诠释过这样的生命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娄滔如此,张定宇亦如此。这样的生命观是超然的,也是现实的。唯有认真践行,说到做到,才能直抵生命的“厚土”。无疑,这样的生命观,也在感召世人,莫要消极倦怠,而要尽力发出生命之光,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英雄”也是肉体凡胎,并不会比常人多一份“铠甲”和“武器”。疫情这几年,很多人都经历着种种考验,很多人也在磨练之中,完成了生命意义上的升华,成为强者。由此,我们不仅可以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也可以和英雄携手并进——这种共鸣共振的状态,才是一个社会最好的样子,也是英雄最想看到的景致。

此前报道: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定宇决定捐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

据湖北日报官微消息,9月9日获悉,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定宇日前决定,捐赠自己的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

张定宇决定捐赠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让“活着”更有价值

早在2018年,张定宇就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最后可能会因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但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传染病定点医院的院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张定宇和金银潭医院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当时他曾透露:“如果幸运的话,我会有8到1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不幸,最多五六年,但我会用好这些时间。”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张定宇被确诊渐冻症,刚开始曾恐惧过。如今,他淡定从容:“人一出生就是奔着死亡去的,我不过更早看到生命的尽头。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这个过程,踏实做事,才能看到沿路的风景。”

“我既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就要坦然面对,没有什么好怕。我不能延长时间和生命的长度,但是为什么我不可以让它变得更丰满一些?注入更多的事情呢?”张定宇接着说,“在大瘟疫肆虐的时刻,用自己这一副残缺的身体燃烧出的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

相关阅读:
“浪姐3”五位姐姐重聚,《星星的约定》定档9月16日 2022年度总票房突破250亿,吴京主演《长津湖之水门桥》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