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个坏医生带崩湘雅系”?对刘翔峰事件的处理过程或许更关键

无论网络爆料的真实性在多大程度上成立,此事无疑都是值得深思的,也不应该仅仅作为个人医德失范来看待。

“找不到癌细胞就切除胰腺”“无病按有病治疗”“向妇产科借血”……关于“湘雅系医院”刘翔峰医师的舆论愈传愈烈。“如果有任何问题,请直接联系我们医院的宣传部门。”日前,刘翔峰如是回答记者。

按照网友此前对于刘翔峰的爆料,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指控”成立,都毫无疑问已经突破了从医者的底线。要知道,刘翔峰来自国内顶级三甲医院的代表之一“湘雅系”,并不是什么上不了台面的“小诊所”,这样的爆料,不仅让围观者大跌眼镜,直接冲击刘翔峰的个人形象,也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于医院的信任。因此,事件真相到底如何,相关方面必须给出一个负责任的说法。

“一个坏医生带崩湘雅系”?对刘翔峰事件的处理过程或许更关键

网络爆料引发舆论关注后,湘雅二医院随即给出了回应,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经初步调查,确认刘翔峰在医疗过程中的确存在不规范行为;二是,经医院研究,决定免去刘翔峰湖南省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职务,停止其处方权及手术权限;三是,对有关问题线索进一步调查。也就是说,目前事件仍处于调查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翔峰本人让媒体“直接联系医院宣传部门”,倒也算得上是正常反应。不过,公众最想听到的,还是来自调查部门的声音。因为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也只有调查部门才能给出一个服众的结论。

事实上,在湘雅二医院对外宣布将进一步调查后,就有不少网友表示,如果调查只是在院内进行,多少都有“自己查自己”的嫌疑。毕竟,网友的很多爆料,诸如刘翔峰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有强大的后台”“同事们敢怒不敢言”“早被举报却一路升职”等,一些其实已超出了院方的调查能力,而一些指控本身就是指向医院的。这种情况下,单靠医院调查当然难免留下公信力的疑问。据媒体最新披露,作为监管部门的湖南省卫健委已介入调查,这对于调查公信力的保障,无疑是利好,也是必要的。

无论是医院还是相关监管部门,都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及时回应大众关切,比如针对一再被问及的“自己查自己”这一疑问,完全不必等到媒体采访时才告知。大大方方的回应,就会少一些不必要的猜疑。事件中的相关信息,尤其是群众迫切关注的,宜及时主动公开而非拖延被动。

客观说,网友对刘翔峰医德和作风问题的爆料,很多内容的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调查结论未出来前,公众大可保留开放性的判断。有多位内部人士也表示,网上盛传的一些信息基本是真实的,但没有那么夸张。无论网络爆料的真实性在多大程度上成立,此事无疑都是值得深思的,也不应该仅仅是作为个人医德失范来看待。

要知道,此事引发关注后,院方立即通过“初步调查”,就认定了刘翔峰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对此,公众好奇的是,如果没有此次的舆情风波,这样看起来并不“难查”的“不规范行为”为何未被及时发现并纠偏?此外,从公开信息来看,无论是医院内部还是患者,之前都有针对刘翔峰的举报和投诉。那么,这些未引起公共舆论关注的“爆料”,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处理?这背后不仅涉及医院内部的治理生态,也还指向一个更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医生的医德医风到底如何实现必要的监督?这个问题,不只关系到“医者仁心”形象的维护,也更涉及健康医患关系的构建这个大命题。

应该看到,在患者面前,医生的专业权威实际也是一种权力,更是一道屏障。患者当然要充分信任医生的专业性,但是,“医疗权力”如果缺乏必要的制衡,医生与患者地位失衡,也就难免出现“医疗权力”被滥用的情况。刘翔峰的案例,或许就为此敲响了警钟。

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能将此案例上升到对整个医生群体的评价。如果最终的确查出刘的问题很大,也不应该让医生群体来为行业“败类”背锅。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调查要足够透明,经得起公众的审视。否则,结论越模糊,越容易造成对群体和行业的“误伤”。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朱昌俊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深圳万科前轮值总经理受贿案开庭:“借款还是行受贿”成焦点,法庭未当庭宣判 上海警方:一男子扰乱核酸检测秩序被行拘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