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媒体:刷屏的“二舅”,其实也是失语的“二舅”

今天,一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了。二舅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却又努力坚强地活着。

二舅天资不凡,本有读书的天赋,却因为发烧后“隔壁村的医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成了残疾人。后来他凭借做木工的手艺安身立命,他让妹妹风风光光地出嫁,又把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养大。他曾经历了短暂却没有结果的爱情,如今在家里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更可贵的是,二舅的人生态度是“从不回头看”,所以他倒也过得自在乐观,成了村里离不开的人。

媒体:刷屏的“二舅”,其实也是失语的“二舅”

这个视频火了,人们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二舅的故事,虽然悲苦又不乏顽强,既有灰暗又透着亮色,在平淡中还夹杂着幽默,正如视频的标题,颇有些精神疗愈的效果。这是二舅的故事,是属于上一辈人的故事;但它却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爆火,成了这一代人的给养。

年轻人被二舅所感动,或许是得到了某种宝贵的“确定感”。生活是不确定的,可能会有意外和蹉跌,能确定的则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从二舅的晚年回望里,人们似乎能更加确定某种朴素的道理:顽强与乐观,可以抵御一切不幸。这是“二舅的故事”跨圈层乃至跨时代的意义。

人们可以从二舅身上提炼很多道理,包括那些传统的、单纯的、直击生活本质的人生哲学。某种程度这也属于“返乡文学”,以第三者的身份平视故乡,是“我”在讲述“他”的故事。

但不得不说,这其中有一个问题,二舅其实是失语的,我们并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我们提炼了一个“二舅的故事”,二舅成了一个客体,为第三者的观察提供了角度。这些内容,很可能超越于二舅本身的真实之上。比如,视频里幽默地把二舅比作“卧龙先生”,但现实里,他对此是否也这样淡定与豁达呢?

其实,这也是类似作品一个常见的情况,因为种种原因,当事人没法自己讲述,只能依托于他者的观察。所以这个视频的重点,或许不是讲二舅的故事,而是他“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着眼点还是我们,是年轻人。二舅可以治好我们,那谁来治好二舅呢?

这是一个遗憾,也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二舅也许永远无法实现充足的自我表达。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遗憾,我们的祖辈有那么多的故事,他们的一生可能就是微缩版的史诗。但是他们很难自我表达,或许也没有二舅这般“幸运”,没有经过任何记录,他们的故事就这么随风消散了。

“二舅故事”里的励志元素当然有意义,能给我们很多人生启迪。但我们其实还可以用更大的悲悯来看待我们的祖辈,他们努力地活着,顽强地扎根在大地上。但他们的心灵历史,也只有其中的一鳞半爪被记住,我们依然隔着某种距离,并没有那么了解他们。

这不妨碍我们欣赏二舅的人生态度,只不过我们也应该记住,其实还有一个更深邃、更多元、更丰满的“二舅”,他们在视频之外。能不能真实完整地了解他们这一代人,需要我们很大的耐心,以及某种责任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易之

“二舅”视频作者回应:二舅残疾证办下来了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