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成都商报:不炒高分炒芒果,“状元情结”怎么破?

在严格规范的同时,如何找到平衡?

“今年的芒果再获大丰收:有好事者统计一共有1072颗芒果成熟,观察到其中有一个芒果特别大,历史罕见,广西果王!”据报道,针对广西南宁一些学校用水果重量等暗喻高考分数及升学率,南宁教育局回应称,若是学校发布会查处,“严禁任何形式宣传升学率”。

成都商报:不炒高分炒芒果,“状元情结”怎么破?

为了宣传升学率、晒高考高分,一些人真是拼了。有的称桃子熟了,果实累累,“吸引着来自未名湖畔和荷塘月色的超大订单”;有的称荷花再度盛开,“直径600㎜以上的203朵”;有的则热烈庆祝“年利润600W以上企业达680家,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及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争相入股”;还有的称“执大众饮食之牛耳”“消费600克招牌牛肉粉的超过700人,占当日全省消费量10%强”……看似打哑谜、卖关子,但明眼人一看便知。

这些令人脑洞大开的“炒”法,如果来自普通人,倒还罢了,如果出自一些学校和教师,则属违规。此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第14条明确规定:“要加强对中学、教师等相关主体的管理,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换言之,不能炒状元,也不能炒升学率、高分考生,连高考喜报都不能炒;同时,不仅学校不能炒作,教师也不能炒作。

如此一来,基本上就堵住了各地在高考分数上做文章的可能。诸如“直径600㎜以上的203朵”“年利润600W以上企业达680家”之类的表达,尽管炒作痕迹不那么明显,但也在规束之列。像这些信息,一般人接触不到,如果不是学校或知情人士,恐怕很难统计得如此清楚。顶风作案,自然该被处理。

一些人为何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对于学校而言,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借机展现教学质量高、整体实力强,以期招徕更好的生源;另一个是学生考得好,高分学生多,教师脸上有光、校长更可得意一番;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孩子考得好,也会忍不住晒一晒。

但是,为何有关部门一再强调不得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会制造社会焦虑、导致恶性竞争,引发社会恐慌,对教育造成实质性伤害。因此,让高考逐渐回归到选拔性考试的本来面目,让考试回归到考试,才是正常的教育生态。这当然没错,正因为看到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的危害,监管部门才一再下发禁令,对类似炒作说“不”。

但也要看到,堵住各地在高考分数上做文章的可能后,面对变着花样炒作的做法,究竟该怎么办?比如,某考生考得相当不错,告诉学校,共同分享喜悦,学校收集多名考生高分后在小范围内展示,算不算炒作?还有一种情况是,状元情结在人们心中颇有年代感。尽管此状元非彼状元,但某地出了个“状元”,客观上也有激励更多家长重视孩子教育、鼓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面。从这个角度看,留点空间似乎不全是坏事,但这个度如何把握?

不炒高分炒芒果,监管部门如何破?破除炒作风不是太难,破除状元情结却不容易。在严格规范的同时,努力找到平衡,尊重民众的朴素情感,同样值得思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什邡保时捷司机”超载超速闯红灯致人死亡 一审被判六年 中国篮球即将拥有自己的名人堂 姚明:对激励参与者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