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知网高价费用背后:谈判“一分不让”,个刊“变相涨价”

近日,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一事登上热搜。红星新闻调查发现,截至2022年4月20日,至少有16家高校花费超百万采购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四年,大部分高校的采购价格均逐年提高,甚至有高校四年涨幅高达47.1%。

▲以近四年为例,大部分高校的采购知网的价格均逐年提高。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的采购费从2019年的44.5万元涨至2022年的65.45万元,四年涨幅高达47.1%

▲以近四年为例,大部分高校的采购知网的价格均逐年提高。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的采购费从2019年的44.5万元涨至2022年的65.45万元,四年涨幅高达47.1%

“垄断”,是几位曾与知网方谈判过的高校代理采购工作人员对知网的共同印象。知网谈判方态度强硬,很多时候“一分钱都不降”,经常让双方僵持不下。远超竞争对手的高占比“独家版权”也成为知网坐地起价的底气。

浙江省法学会竞争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王琼飞律师向红星新闻表示,“判断是否垄断的关键是,知网作为具有垄断地位的主体,是否实施了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比如不公平高价。”他称,目前来看,知网的高价是不正常的。

2022年至少16家高校花费超百万采购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中科院所负责人和学生均表示已接收院下发邮件,称4月20日起停用知网,并于19日开展万方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

4月19日,针对被中科院停用的消息,知网回应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

知网高价费用背后:谈判“一分不让”,个刊“变相涨价”

多位和知网方谈判过的高校代理采购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垄断”是他们对知网的共同印象。代理过武汉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数据库采购的机构负责人周女士告诉红星新闻,相比其他数据库,“知网的采购价基本每年都在上涨,平均涨幅在10%左右”。谈及谈判时涨价的理由,知网方给出的解释是,数据库里的资料变多了,所以采购价也要跟着上涨。

针对学校的不同和购买产品库的不同,知网数据库的价格往往也不一致。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2022年度,至少有16家高校在知网数据库的花费上超过100万,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采购价格为198.35万元,清华大学为188万元,华中科技大学为179万元。

▲2022年中南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国知网数据库采购项目的价格为150万元

▲2022年中南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国知网数据库采购项目的价格为150万元

以近四年为例,大部分高校的采购价格均逐年提高。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的采购费从2019年的44.5万元涨至2022年的65.45万元,四年涨幅高达47.1%;中南大学也从2019年的119.5万元涨至2022年的150万元,涨幅约25.5%。

▲部分高校近四年知网数据库涨幅

▲部分高校近四年知网数据库涨幅

据武汉理工大学统计,自2000年以来,CNKI对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高涨幅让许多高校无力承受。近年来,知网多次因频繁涨价遭高校抵制,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其中还包括国内高校领头羊北京大学。不过,在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

谈及重新续订原因,上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表示,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和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写作的刚需,不能不采购”。

代理采购人员:谈判时“一分不降”

黄先生所在单位也曾代理过南京大学等东南地区几所高校的知网数据库采购。他明显感觉到,对比前几年的知网报价,几乎每年都在上涨。“一般是学校出预算方案,我们代理机构再根据预算的数字与知网方面谈判。”

在黄先生印象中,知网谈判方态度强硬,很多时候是“一分都不降,他们就说是公司统一的规定,没有办法。有时候拉锯很久,才勉强降个几千块钱。”

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大部分高校的知网数据库最终成交价格,与学校预算价格相差无几。北京师范大学近两年预算均为198.36万,经谈判,成交价分别198.36万和198.35万,2021年度仅低100元。

2021年12月,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CALIS)专家组成员、前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曾和广东省几十家高校图书馆界一起和知网进行谈判。此前,他已注意到中国知网在市场上一家独大、不断涨价的问题。

程焕文介绍,“谈判时,知网给出的条件是涨价12%,而其他同类型数据库涨价幅度只有幅度3-5%。”会场上,即使有几十家图书馆一起谈判,最终还是僵持不下。

“僵持不下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知网数据库的采购方式是单一来源采购。”采购代理单位负责人周女士介绍称,“基本所有高校想和知网合作,都只能通过这种途径。”

▲某高校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专家评审表》

▲某高校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专家评审表》

“唯一性”和“无可替代性”频繁出现在高校采购知网数据库产品的招标文件中。单一来源采购不同于其他采购方式,政府规定高校招标时现场还需要三位专家的意见审核。在2021年12月30日某高校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专家评审表》上,专业人员论证意见称,“采购来源、产品特点都具有唯一性和无可替代性,建议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由于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资源经整合或组织后呈现方式以及数据库功能的独特性,导致供应来源单一。”

“基本就是类似垄断了。”代理采购服务的周女士介绍,“许多数据库都被知网独家购买了版权,高校如果需要用到,只能从知网这里购买。其他平台如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内容没有知网那么庞大,所以在竞争上也没有优势。”

多所高校图书馆馆长:知网个刊销售是“变相涨价”

官网显示,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工程最早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1999年6月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CNKI成为海内外中文学术资源领先的数字图书馆。

知网高价费用背后:谈判“一分不让”,个刊“变相涨价”

据中国知网内部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知网的知识资源总库包括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期刊、博硕、会议、报纸、年鉴、工具书、标准、专利、NSTL、国学宝典等),非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科普、经济信息、党政公报、高等教育等)和专业知识创库(医院、农业等)。

其中,期刊、博硕、会议报纸是知网的核心基础产品。截至2021年,知网收录北大版核心期刊1970种,约占北大核心期刊总量的98.99%。

红星新闻获取的一份2022年度《中国知网系列产品报价》方案显示,知网各产品基础报价中,最贵的是博硕数据库,报价为24.3万元;其次是期刊数据库,报价为18.7万元,报纸、会议数据库则分别为3.1万元和2.0万元,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为1.1万元。

▲复旦采购查重系统

▲复旦采购查重系统

此外,高校毕业生使用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即中国知网“查重系统”)报价也在50-80万元不等。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2019年北师大采购价为60万元,复旦大学采购价为79万元,2020年山东财经大学采购价为50万元,服务期限均为一年。

其中,远超竞争对手的高占比“独家版权”是知网坐地起价的底气。知网销售人员介绍,2017年左右,知网陆续与部分期刊出版社签署了《学术期刊出版经营战略与业务合作协议》,由期刊授予知网“数字出版发行权独家专有”。

以《矿物学报》为例,官网显示,签署合作协议后,2018年起,该期刊不再通过邮局发行,其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出版发行业务统一由中国知网受理,有需要的用户只能自行通过中国知网渠道订阅。

▲个刊发行页面

▲个刊发行页面

更令各大高校图书馆老师无奈的是,近年来知网推出的个刊方案也大大增加了预算费用。根据广东某高校图书馆2022年3月关于《图书馆开通中国知网个刊试用》的通知介绍,“个刊发行”是学术期刊产品的新型销售模式,是指期刊数字版从期刊数据库中分离出来,单刊定价、单独发行。

知网销售人员也介绍,个刊指的是部分学术价值与市场热度双优的期刊,把其数字产品作为单刊数字产品从期刊数据库中抽离出来单独售卖的过程。自2018年来由中国知网和编辑部共同遴选,“2021年个刊发行期刊为648种,2022年增至683种,全部为中国知网的专有合作期刊,约78%为核心期刊和国外数据库收录期刊。”

周女士介绍,使用《中国学术期刊个刊网络版》需另外支付额外费用。在她看来,“将原本就是在期刊总库中的文献,单列出来单独售卖,其实就是知网在换着方式涨价赚学校的钱。议价时,可能把期刊总库的价格调低两三万,然后个刊再单卖几十万。”

▲广西某高校图书馆就以31万元的预算,单独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个刊网络版,为期两年

▲广西某高校图书馆就以31万元的预算,单独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个刊网络版,为期两年

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在2021年11月新成交的采购项目中,广西某高校图书馆就以31万元的预算,单独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个刊网络版,为期两年。据中青报道,2019年12月,陕西省高校图工委年会上,28所高校图书馆馆长现场填答了一份调查问卷。对于知网的个刊销售战略,“96%的馆长认为是知网变相涨价”。

专家: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判断垄断与否的关键

对于知网的经营模式是否涉嫌垄断,4月19日,中国知网注册地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市场监管所表示,需要进行调查,掌握一些证据后再进行研判。“这个事我会跟我们的执法大队,包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密切联系,看是否属实”。

浙江省法学会竞争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王琼飞律师向红星新闻介绍,垄断分为垄断地位和垄断行为,签订独家协议只是造成有大量独家版权进而实现其垄断地位的原因,反垄断法并不反对垄断地位,而是反对利用垄断地位干坏事,即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判断是否垄断的关键是,知网作为具有垄断地位的主体,是否实施了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比如不公平高价。”王琼飞律师介绍,目前来看,知网的高价是不正常的,其所在律所近期也接到一位高校教授起诉知网垄断的委托,3月21日已由杭州中院受理。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也认为,“知网的优势就是掌握了核心的版权资源,或者把绝大部分期刊的版权资源都买断了。中国知网如果没有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地不断涨价,有可能会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

去年年底,知网也因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擅自收录其论文并收费,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晋曾发表文章,对知网发起诘问,“如果学术数据库不再将版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而是将其当作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手段,恣意滥用版权实施垄断高价,破坏、妨碍并制约相关市场竞争,其滥用行为便不能逃脱反垄断法的审查和惩治。”

责任编辑:薄晓舟

相关阅读:
港媒:禁令让印度代孕转入地下? 1728万货车司机的“疫情历险记”,三年了还没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