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原标题:良医|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文|沈林

南方速冻,自发热产品销售热了起来。

在电商平台搜索“自发热”关键字,自发热的产品还不少,有发热内衣、发热围巾、发热腰带、发热鞋垫,甚至还有自发热卫生巾。

不少厂家把产品的自发热特点当做黑科技来宣传售卖,自发热真有那么神奇?科技含量真的那么高吗?自发热产品对人体又会否有什么伤害呢?

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1

近日,一男子在网上发布视频称,自己的同事网购了一个自发热腰带,根据商品页面的描述显示,能够通过磁疗发热来缓解腰痛。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这个腰带只在贴着皮肤的时候有用,隔着衣服的时候并不能发热。此外,围身上一段时间后,的确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但是从身上取下来时,腰带就是一个常温状态。

而且腰带没有电池,也没有其他能源输送,好神奇啊,难道真的是黑科技?

于是,身为工程师的网友开始了对发热皮带的研究,毕竟在他们看来,这违反了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万一这是靠辐射发热的,对身体有损,反而就得不偿失了。

他们用了各种仪器设备测试,但都一无所获。

然后,有人灵机一动,用舌头舔了一下,结果发现整个腰垫都是辣的。。。。。。原来腰带自发热的原理竟然是上面涂了辣椒素。

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腰带能发热竟然是这个原理,和号称的缓解腰痛毫无关系了。

那些号称“保暖护膝,一秒聚热、防寒保暖”的自发热保暖裤、自发热内衣,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2

自发热产品通常指的是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热源或进行加热操作,自身可以进行一些放热反应的产品。说起市面上宣传的“自发热”产品,主要有3类:一类是吸湿发热产品,一类是远红外产品,还有一类是电加热产品。

大多数自发热内衣都属于吸湿发热产品。当环境中的水分子被纤维中大分子上的极性基团吸引而与之结合,使分子的动能降低必然伴随着能量转换,用热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吸湿发热”。

人们正常穿着时只有正常挥发的潜汗,实际吸湿发热量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衣物纤维吸湿达到饱和后,也就不会散热了,如果环境湿度降低,纤维就会放湿,人体反而会感受到凉意。

不过,一般的商家都只会描述前半部分发热的过程,而不会介绍后半部分带走热量的过程。

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图丨吸湿发热实验

远红外产品也不新鲜,厂家在化纤中添加了一些对热辐射吸收比较好的红外线辐射材料,本质上是先吸收外界热量,再使人体产生发热的感觉。市面上的石墨烯自发热内衣,就是一种远红外产品。

电加热服装一般都安装了外接电源(比如充电宝或纽扣电池),打开电源后,服装就可以发热了,人们还可根据需要开关和调节发热量。

不过专家说了,这几类产品都不是“自发热”,自发热功能理论上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因为能量是需要来源的,热量不可能凭空产生,所以目前不存在一种能够自行发热的材料,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自发热的衣服,所谓的“自发热”都是宣传的噱头。

那么想买一件真正能够抵御寒冬的衣服,该怎么买呢?对此,纺织专家表示,一件服装的保暖最重要的是看其蓬松性和厚度,既蓬松又厚实的服装,因为蕴含了大量的空气,保暖性就有了保证。

3

“自发热”产品都是噱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得格外注意。

如果产品是跟皮肤直接接触,要小心皮肤是否敏感的问题;有些传统的自发热产品是一些化学发热粉体与无纺布粘合制成,如果这些发热粉向外泄露,可能引起一些安全隐患。另外,使用过程中都需要注意避免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44---51℃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烫伤。

还记得这个中秋节,有女生因为用了苏菲的发热卫生巾烫伤了私处,把苏菲给投诉了。

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苏菲号称该卫生巾使用了“日本暖腹黑科技”,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暖小腹,还在卫生巾中添加了艾草精粹和生姜精华,具有“养生”功效。并且,该产品已经通过了日本化妆品级皮肤测试,“无低温灼伤,无刺激”。

而苏菲的回应则是个人体质不同。

不过,不少消费者使用后都表示“很痒”、“过烫”。

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发热内衣、发热腰带、发热卫生巾.....“自发热”又是一波智商税吗?

专家都说了,加热卫生巾也并不能治疗痛经;其次,温度升高、出汗多,会导致阴部环境湿热,湿热的环境是细菌良好的培养皿,破坏了阴部正常的微生态环境,可能导致阴道感染的发生;带着各种噱头的卫生巾,还是尽量少用。

话说回来,这些带着各种噱头的发热产品,也还得仔细甄别,否则一不小心,就交了“智商税”了。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湖北之声等

责任编辑:张建利

相关阅读:
11月10日成都市新增本地病例情况通报 (截至11月10日18时) 台媒:桃园一消防蓄水池惊现骸骨 工人清洗水池吓破胆急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