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全国碳交易开市:首日成交2.1亿元,扣响万亿赛道发令枪

原标题:全国碳交易开市:首日成交2.1亿元,扣响万亿赛道发令枪

全国碳交易开市:首日成交2.1亿元,扣响万亿赛道发令枪

9点30分,开盘价48元/吨,仅10分钟后,累计成交金额便超2200万元。

经全天4个小时实时交易,成交量410万吨、成交金额21023万元,收盘价51.23元/吨,单日涨幅6.73%。

7月16日,万众瞩目的全国碳交易正式开市,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首日的火爆程度透过上述数据便可窥见一二。对于成交价格,有专家认为,随着节能减排的边际成本提高,碳价长远来看还将呈上行趋势。

在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总目标,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度一直是各方关注焦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新兴市场推出背后,是由环保系统、交易所、公司自上而下共同发起的一场赛跑,而赛道中蕴藏的投资机会,已经吸引了积极者的布局。

现场直击:启动首日碳价上涨6.73%,成交2.1亿元

7月16日,全国碳交易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序幕。当天的启动仪式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架构,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时举办。在湖北分会场,首先连线直播了北京主会场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宣布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全国碳交易开盘价为48元/吨,全国碳交易首单在开盘两分钟后成交。开盘大约十分钟即9时40分许,全国碳交易挂牌协议交易已经累计成交了45万吨,成交额达到了2200多万元。

全国碳市场上线启动仪式,湖北分会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陈晴摄

全国碳市场上线启动仪式,湖北分会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陈晴摄

申能集团、华润电力、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浙江能源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全国碳市场首批成交企业。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孙永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第一天部分企业处于观望中,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相对有限。因此更有参考价值和权威性的碳价,有待更多企业参与交易后来体现。而从长远来看,随着节能减排的边际成本提高,碳价未来将呈上行趋势。

7月16日启动仪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发言称,生态环境部还将加强配合分配排放数据监督管理,印发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第一个产业周期,我国发电行业重点开放单位共计2162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45亿吨。”

全国碳交易启动首日,也引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在湖北分会场举办的中国首届30•60国际会议上,100亿元的“武汉碳达峰基金”和100亿元的“碳中和基金”正式启动。

首届30•60国际会议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陈晴摄

首届30•60国际会议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陈晴摄

在湖北分会场的会议间隙,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曾庆祝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碳达峰、碳中和两只基金,未来投入方向主要是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其中,“碳中和基金”的首单投向了新能源产业。

随着全国碳交易的启动,碳汇的发展也受到关注。“林业碳汇、工业碳汇等碳汇产品可开发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曾庆祝表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对于我们和碳市场相关的各大主体,应该说都是重大发展机遇,对于国家和地方来讲的话,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然后促进“30·60行动”的实现。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7月16日即全国碳市场启动首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10万吨,成交额21023万元,收盘价51.23元/吨,较48元/吨的开盘价上涨6.73%。从全天价格来看,当天最高价为52.80元/吨,开盘价48元/吨即当天最低价。

上线首日交易实况图片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上线首日交易实况图片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体系建设:总量、分配、核查、清缴、交易,五大环节构建交易流程

除了交易价格,大众对全国碳市场的具体运作模式也颇为好奇。

据了解,全国碳市场采用“双城模式”,将交易中心设置在上海,将碳配额登记中心设置在武汉。

在市场主体方面,本次全国碳市场上线依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首批纳入2000多家电力行业的重点控排企业,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个人和机构暂时不参与市场交易。

也就是说,目前的全国碳市场主要是这2000多家电力企业互相买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碳排放总量,然后将碳排放配额分配给各个企业,配额分配的基础是经过相关部门核查后的碳排放相关数据。

这些企业的首个履约周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配额有富余的企业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中出售获得收益,配额短缺的企业则需要付出真金白银购买配额来完成履约,运用“无形的手”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认为,碳排放权过去没有成本、价格等商品属性,如今碳排放从某种程度上已变成一个生产要素,从观念意识上让企业认识到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需要支付额外成本。

那么在交易市场的主要制度设计上,是如何考量的?对此,上海碳交易市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参与研究和组建上海碳交易市场架构的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对记者表示,碳交易制度的主要框架设计包括了总量、分配、核查、清缴、交易五个环节。

齐康认为,碳排放市场运行要服务于碳排放总量的控制,市场配额总量的确定从源头上决定了配额市场的松紧程度。配额制度与各排放主体密切相关,决定了由谁分配、怎么分配、每家分配多少的问题。

“分配好企业可以去进行交易,如果预判全年的排放量低于配额的话,企业就要提前买,否则等到清缴时再买就很贵了,如果预判碳交易权将会多出的话,可以先卖。”齐康说。

在交易品种上,全国碳市场目前只是碳排放配额的现货,没有引入期货机制,也不涉及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碳排放配额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资料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资料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每个履约周期还将需要审计汇报,并由第三方核查机构形成审计报告。

第三方核查机构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证券市场系统中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形成独立、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报告也是全国碳市场能否稳定运行的一大关键问题。

对此,孙永平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第三方核查机构需要本着独立性原则,全面核查企业提交的排放报告,确保碳排放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并出具核查报告。但是,在实践中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独立性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核查任期、核查费、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和非核查业务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专门的办法加以规范。

针对上述问题,孙永平建议:第一,实行定期轮换制度。第二,提高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行业集中度。第三,加强对第三方核查和人员的管理。第四,在有条件的行业逐步推行在线监测制度。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孙永平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孙永平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十年磨一剑”:7地试点建设,多环节精心打磨

谈及全国碳市场建设,多名业内人士均用了“十年磨一剑”来形容。

据了解,自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北京、上海、重庆、湖北等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以来,一场由环保系统、交易所、公司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抢跑战就此打响。

在7月16日上午举行的全国线上碳交易启动仪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发言表示,为推动碳交易,我国加强了制度体系建设,印发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陆续发布了企业具体排放报告,核查技术规范和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规则,全国开展的基本框架制度体系已搭建形成。同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列入国务院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

作为全国碳交易的管理者,生态环境部门深谙制度保障的重要性。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自去年底以来,与碳交易相关的新规新政就有6个以上,这也为如今全国碳交易正式启动铺平了道路,令“提速”有了基石。

而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落地东道主上海,其对碳交易的初始设计就有“高起点”特征。

齐康就表示,“2011年上海开始筹备建设碳交易市场,2013年11月即率先启动交易,最早的策划思路就是要做全国统一的碳市场。”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上海落地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是全国唯一的集中交易平台,汇集所有交易指令,统一配对成交;落地湖北武汉的则是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该系统对接交易系统的和结算银行,根据交易系统成交结果开展清算交收。

今年4月,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核心筹备人员之一刘锐(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年前相关的筹备工作就已经启动安排,不过自己所带领的团队仍处于“常态化加班”中,在保证全国碳市场的正常推动外,还在谋划未来更为成熟的相关机制。

此外,作为碳交易系统的交易方,不少企业也早有谋划。

比如湖北上市公司长源电力(000966,SZ)早在2019年便已根据主管部门要求上报了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账户及交易账户的开户申请,2021年初提交开户申请资料,3月底收到注册登记账户开户通知。目前,长源电力旗下共有6个注册登记账户,其中青山电厂(即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获得了全国碳市场第一个注册登记账号。

获得全国碳市场第一个注册登记账号的青山电厂图片来源:长源电力

获得全国碳市场第一个注册登记账号的青山电厂图片来源:长源电力

除了积极开户配号外,还有不少公司专门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公司或平台,比如豫能控股(001896,SZ)6月10日披露,其拟投资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以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服务为业务重点。

长源电力副总经理任德军也表示,公司目前由生产与燃料管理部负责碳资产管理,配置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另外,国家能源集团也成立专业化的碳资产公司即龙源碳资产公司。公司碳交易由龙源碳资产公司提供碳交易履约专业化服务,集中管理碳资产。

事实上,在全国碳市场已正式启动的大背景下,企业搭建专门的团队跟进碳交易已是大势所趋。齐康就建议企业在现有能源、环境、财务等部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要构建涵盖碳排放报告、交易组织、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小组和会商机制。

“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建立自有的碳数据统计体系,依托现有能源数据统计、监测体系及计量器具体系,构建及时畅通、规范有效的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为碳排放数据报告、接受核查、清缴等工作提供坚实基础。”齐康表示。

投资机会来了?摩拳擦掌者众,但需保持理性

一个新兴全国性交易市场的出现势必会带来新兴的投资机会,摩拳擦掌者已经跃跃欲试。

比如专注于第三方服务市场的碳阻迹,其于2009年便开始在英国做碳排放管理软件,2011年,我国批准7省市试点碳交易后,便毅然归国创业,选定的仍然是为巨头公司做碳管理、咨询服务赛道。

来源:银河证券研报

来源:银河证券研报

“我们未来会推动产品及消费市场的低碳转型,将商品按品类分成四大类,消费者看到任意一件商品就能知道它的碳足迹,通过终端需求选择更加低碳的产品,倒逼生产端减排,已达到碳中和的目标。”碳阻迹创始人、CEO晏路辉表示。

除了第三方服务市场商机涌现外,碳交易市场本身也收获大单。

就在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半个月前,两家上市公司达成的一项合作协议(初步意向协议)便受到市场关注。6月28日晚,岳阳林纸(600963,SH)发布公告,拟从自有林地碳汇量开发等三个方面保障提供包钢股份(600010,SH)不少于200万吨/年的CCER的自愿减排指标,排放周期不少于25年,即提供总量不少于5000万吨的CCER减排指标。

据披露,该合作协议涉及岳阳林纸200万亩林业碳汇排放权的整合利用,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约30元/吨至40元/吨测算,如交易实施,预计对其业绩影响约6000万元/年至8000万元/年。

太平洋证券近期研报分析称,树木生长固碳是减碳成本最低的路径,建议关注森林碳汇板块的投资机会;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本不增加碳排放,建议关注光伏、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垃圾焚烧等可再生能源板块的投资机会;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其各工艺环节碳排放的减少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关注再生资源板块以及为高耗能行业提供节能降耗减排服务、技术和材料的相关技术领先公司。

“森林碳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都属于碳中和下的热门投资机会。”齐康表示,全国碳市场的开启,能推动社会大众进一步强化低碳意识,对于企业新增项目投资,碳排放成本则会作为新增成本要素纳入考量。

券商普遍看好开发CCER对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带来的额外收益来源:华宝证券研报

券商普遍看好开发CCER对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带来的额外收益来源:华宝证券研报

事实上,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绿色投资市场的空间也颇具诱惑力。据中金公司研究团队预计,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绿色投资总需求约为139万亿元,这样大规模的投资需要碳市场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引导功能、稳定预期等来实现。

梅德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交易市场需要有多层次的产品,不仅是现货交易,还包括更多的衍生品交易,如抵质押、资产证券化、担保、再融资等融资类产品,以帮助履约企业以及投资者实现跨期贴现、套期保值、合理套利与风险管理。

“碳市场给企业提供了除债权和股权外的第三类融资方式,就是碳信用绿色信用融资,或者说排放权融资。这不但能有效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更能破解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难题,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发展。”梅德文表示。

不过对于碳交易本身,目前限制还较多。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冬雯就提醒到,现阶段的碳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自由市场,具有很强的行政主导性,碳市场的参与方式及范围也比较有限,社会主体对碳市场的投资行为需要理性,不建议抱有盲目操作和追捧热点的心态。

记者手记丨转型升级,要动真格了

火热的7月,全国碳市场终于迎来了火热的开市。

无论从交易时间段还是交易机制上来看,全国碳市场看起来和A股颇有些相似,但又大有不同。

A股,静静地在那里。投资者可以选择走进或者远离;但全国碳市场,当行业开展试点后,只要企业达到了一定的条件,将被强制纳入。

碳达峰、碳中和大趋势下,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选择,它成为企业必须做的事。

还记得前不久参加一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说,“十四五”期间还是可以抓住一点机遇适当发展火电,但再往后面,火电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基本就没有了。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到来,是为让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更畅快地呼吸。

转型升级,企业要动真格了。

记者|陈晴鄢银婵

重庆“生父谋害子女案”嫌疑人:婚后变化巨大,二孩出生不久就提离婚 紧急寻人!北京大兴一11岁男孩昨日走失,如有线索速与警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