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入党63年的他甘于奉献彰显党员本色

原标题:入党63年的他甘于奉献彰显党员本色

入党63年的他甘于奉献彰显党员本色

“只要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奋不顾身地完成!只要我们中国人下定决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6月22日,一场特殊的“三进”活动在江汉区万松街举行,辖区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等近百人齐聚一堂,聆听老党员追忆初心、分享故事。台上,老党员刘佑俊的一番话,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今年82岁的刘佑俊精神矍铄,走路稳健利落。有63年党龄的他,青年时期告别家人深入戈壁滩,隐姓埋名二十余载,退休后又继续发挥余热,甘做社区“热心肠”。

高材生分配偏远地

他无条件服从

刘佑俊是地道的武汉人,中学时期,他除了品学兼优,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1958年,高中尚未毕业的他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高中毕业后,刘佑俊进入了北京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学习。1964年7月,大学毕业的刘佑俊接到通知,被分配到青海省工作,具体单位和岗位却不得而知。整个专业的同学中,前往青海省的只有他。

“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错,才被‘发配’到那么偏远的地方?”面对父母的不解,刘佑俊其实心里也没底,但他隐隐感到,自己将参与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你们放心,这是党组织信任我。”刘佑俊向父母回答说。

牢记“党员”二字

再艰难他从不叫苦

“火车过了兰州开往西宁,我才真正见识到戈壁滩的荒芜。”初入戈壁滩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抵达西宁,刘佑俊又接受了严格的政审,直到一场集体宣誓后,他才知道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是国家的高度机密,不仅不能向父母透露,连同学间的正常通信交往也彻底中断。

正式踏上“征程”,刘佑俊与来自各个大学的“尖子生”从西宁出发,再转乘专用火车,最终抵达目的地金银滩,我国第一个核基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221厂。

金银滩海拔超3200米,面积超过1100平方公里,荒无人烟,自然条件恶劣。刚来时,刘佑俊难以适应这里的气候和海拔,常常流鼻血、喘不上气,“高原上水的沸点低,吃饭也是夹生米饭和夹生馒头”。

尽管生活、工作条件差,但刘佑俊从未叫过苦,“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对得起‘党员’二字?”刘佑俊说,在他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党员同志,用他们的行动和付出,时刻感染着他。

“很多工人同志,曾在兵工厂里是工段长以上的干部,级别很高了,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前来参与基地建设。”“还有的人在腊月二十九晚上接到通知,没有二话立马整装出发,都没有陪家人吃顿年饭。”在221厂,先后有超过1.5万名共产党人隐姓埋名来到这里,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奉献青春与热血。

少时离家老大回

他继续发扬奉献精神

刘佑俊到221厂后,曾参与氢弹的研制。期间,组织上为了照顾刘佑俊,特意把他的妻子调到基地医院。虽然夫妻俩天天生活在一起,又同属于基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妻子并不知道丈夫正在从事危险的核武器炸药研究。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刘佑俊是在纪录片中看到了氢弹爆炸的全过程。当他看到氢弹爆炸腾起的蘑菇云时,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这其中饱含了我和许多人的青春热血、辛勤汗水,甚至还有生命”。

后因工作需要,刘佑俊调到另一个核试验基地继续工作,直到1989年才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武汉,2000年正式退休。

退休后的刘佑俊也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在社区邀请下,他担任楼栋的党小组长和门栋长,无微不至地为社区老龄居民服务。

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他总是上门收取党费、送学习资料、给他们传达党的最新精神和指示。他还发挥个人特长,为居民们修补一些小家电,老邻居们都说他手艺好,但他们基本没人知道,老人曾参与过中国的核工程建设和研制工作。

回顾过往,刘佑俊从来没有后悔过,他说:“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为国家为人民,值!”

记者乔驰通讯员朱素芳张玲李梅

相关阅读:
@武汉中小学生 你期待的暑假,我们已经安排好了 推出“双心门诊” 两种“心病”同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