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武汉这对“马兰”伉俪迎来四件喜事

原标题:武汉这对“马兰”伉俪迎来四件喜事

武汉这对“马兰”伉俪迎来四件喜事

武汉这对“马兰”伉俪迎来四件喜事

武汉这对“马兰”伉俪迎来四件喜事

武汉这对“马兰”伉俪迎来四件喜事

武汉这对“马兰”伉俪迎来四件喜事

一声号令,他们不约而同奔赴茫茫戈壁滩罗布泊,为“两弹”研制奉献了十年青春;回到地方隐藏功与名,默默参与青山红钢城建设……见证了“两弹一星”的不易与成功,也看到了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河山。今年,武汉这对“马兰”夫妻迎来四件喜事。

在一次氢弹投掷试验中

经历生死考验

杨宝兰是天津人,16岁随部队卫校前往新疆,作为护士为部队和周边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冯家开是地道的武汉人,1961年服役于武汉空军23师,新疆大东沟成立机场场站时,冯家开奉命负责筹建工作。

他们当年工作的地方,正式名称为“中国核试验基地”,因建在荒芜的戈壁滩上,水渠旁生长着耐寒、抗旱的马兰花,又被称为“马兰基地”。

 1971年,基地开展投掷氢弹试验。此时,冯家开已出任副连长,在机场塔台负责用电波与飞机传送信息,也是在这一年,冯家开经历了人生中最为惊险的一次考验。

“5、4、3、2、1”,飞行员按下投弹装置。可是,在等待爆炸成功的消息时,塔台扬声器里却传来密语报告:“实弹没有投下,第二次、第三次,还是没有投下。”

瞬间,空气凝固了。冯家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按照预案,此时飞行员可以选择弃机跳伞,将飞机驶向靶场自毁。为了保护国家巨额财产和科研成果不受损失,查明事故真相,飞行员杨国祥请求带弹着陆。

得到有关领导批准后,机场随即拉响了防空警报,所有军人及家属进入防护区。冯家开命令战士们进入地下掩体防护后,准备独自坚守塔台。

“战士们都哭着要和我一起。我急了,对他们说,‘执行命令,立即撤离!’把他们赶去防护区。”庆幸的是,飞机平稳降落在机场。

 1998年抗洪后防疫

险些弄瞎眼睛

在马兰基地的十年里,冯家开和杨宝兰结成革命友谊,组成了家庭。1975年他们奉命离开基地,于1982年转业来到武汉。杨宝兰被分配到青山区卫生局,冯家开则被分配到青山区新沟桥街道担任党办主任。

回到地方的日子一点也不比在新疆时轻松,除了工作,还要忙于照顾家里3个子女,大儿子出生便伴有残疾。

当时,杨宝兰被单位调任协助武汉市红十字会,负责募捐及包扎培训工作。“比起基地的日子,再苦她也不说苦。”冯家开说,为了搞好募捐工作,她把家里的粮票、钱都捐光了。

“我这老伴性子太倔,什么事都不愿落后。”冯家开无奈地摇摇头,1998年抗洪,杨宝兰负责防疫后勤保障工作,在灭鼠的时候不慎将鼠药打翻,急于工作的她差点把眼睛弄瞎了。

新沟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红告诉记者,在地方工作中,冯家开从不摆老资格,不谈自己当年在马兰基地时的付出。大家还是去年街道举行庆“八一”活动时才了解他的事迹。

冯家开在街道担任武装部部长时,每年征兵都有人提着礼物前来,请他“照顾一下”,都被他严词拒绝。他说:“我这一辈子是为党勤奋工作,不忘初心,而不是为了那些东西!”

“在基地解密之前,我们一直牢记军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死了带进棺材里。”时至今日,冯家开仍就坚定,“不经组织同意,父母子女我们都绝口不提。”

入党头天晚上

激动得一晚上没睡

现在,冯家开手机里存了不少关于我国研制首颗原子弹的影视作品视频。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迈入有核国家行列,这是让他最激动的事情。

让冯家开激动的事情还有一件——入党。那是1965年,他进入马兰基地的第二年。入党的头天晚上,冯家开“激动得一晚上没睡”。“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现在要成为党的人了。你说我能不激动吗?”从那时起,冯家开就暗下决心,“今后无论怎样,都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夫妻二人的3个孩子都在新疆出生,大儿子身体有残疾,但冯家开从不以功臣自居,要求组织给予照顾,而是“有困难自己扛”。在他和妻子的教育下,大儿子自立自强、自学成才,成为小有名气的电脑专家,并在武汉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有四件喜事让我特别开心,一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件是我们夫妻金婚,我的孙女考上了研究生,我的外孙考上了天津民航大学。人生四件喜事,都有了。见证了‘两弹一星’的不易与成功,也看到了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河山。风风雨雨相伴五十载,子女孝顺,儿孙满堂,这些好福气都是党给的。我深深地感念这份恩情……”

文/记者涂光荧通讯员吴华涛

图/记者涂光荧翻拍

相关阅读:
武汉这么多大江大湖 夏夜为啥这么热? 足球史上最伟大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