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陶然亭慈悲庵、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今起对公众开放

原标题:陶然亭慈悲庵、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今起对公众开放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经过为期约一年的修缮,陶然亭公园慈悲庵今天(6月1日)重新开放,《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同步亮相。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也在今天开放,还原茶社经营服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早期进步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场景。

小学生参观高君宇烈士墓碑,了解先烈革命事迹。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小学生参观高君宇烈士墓碑,了解先烈革命事迹。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陶然亭公园

小学生聆听革命故事过“六一”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西城区陶然亭小学的40名小学生来到陶然亭公园慈悲庵,聆听革命故事、党史故事,探寻公园中的红色印记。

慈悲庵位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处,始建于元代,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之一。“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先驱者都曾在此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

据陶然亭公园文研室主任李冬娟介绍,1921年至1923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守墓为名,在此租用两间南屋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场所。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仁学社同仁在慈悲庵就驱张运动进行会商,并在门口大槐树下合影留念。同年8月16日,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等在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高君宇等早期共产党人也曾多次在这里开展秘密活动。

2008年,慈悲庵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3月,慈悲庵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

“五团体会议”旧址恢复历史原貌

陶然亭慈悲庵院落由7个建筑和1个亭式建筑组成。据陶然亭公园基建科科长郝刚云介绍,慈悲庵此次维护修缮包括室外木构架油漆、室外墙面粉刷涂料、破损地面砖更换、植物景观提升等,整个院落看起来焕然一新。同时,院落大门处的配房也根据老照片进行了原状复原,铁艺门被拆掉,更换成了宝瓶门,使市民游客可以感受旧址的历史原貌。

目前,慈悲庵正在举办《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再现以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高君宇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历史。

据李冬娟介绍,专题展第一展厅重点展示了毛泽东带领代表团到北京领导驱张运动期间,到慈悲庵与辅仁学社成员聚会讨论驱张问题,开展请愿等进步活动。第二展厅重点讲述五四运动爆发前,周恩来成立觉悟社、开展爱国运动,带领觉悟社成员到北京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等革命活动及相关情况。“第三展厅重点介绍高君宇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积极投身党的领导工作,最终因劳成疾病逝的事迹。这部分也是修缮之前,慈悲庵原来展览没有的内容。”

郝刚云称,第四展厅依据拍摄于1920年8月16日的老照片,在慈悲庵“五团体会议”旧址——北配殿恢复了会议召开时的场景。当时,天津觉悟社与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北京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五个进步团体召开联席会议,李大钊、周恩来、刘清扬、邓颖超、邓中夏等2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们征求了文物专家的意见,按照老照片恢复了这间会议室的原貌,将吊顶拆除,恢复成了人字形木结构屋顶,窗户也换成了当时的支摘窗,支摘窗是古建一种窗户的形式。”

他说,此次修缮还进行了安防设施提升,增加了防入侵系统和防玻璃破碎系统,“只要晚上有人进入,就可以随时发现。”

高君宇烈士墓雕像修复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高君宇去世后,葬在离慈悲庵不远处。在旧址保护修缮前,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和社会团体来到慈悲庵和高君宇烈士墓举行参观祭扫活动,告慰烈士英魂。

五四运动时,高君宇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他与邓中夏共同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是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成员之一,参与组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首任书记,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1925年因病逝世,葬于陶然亭湖畔。

据陶然亭公园绿化科科长史新欣介绍,高君宇烈士墓的修缮对雕塑进行了清洗和修复。“由于风化等原因,雕塑上面有风蚀的裂纹,我们进行了填补和表面处理,使其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见新。”她说,烈士墓还进行了周边绿化环境的提升改造,重新栽植了部分地被植物,更新了两棵新油松,使整体环境更加肃穆。

记者了解到,高君宇烈士墓原碑此前出于保护原因没有对外展示。此次修缮后,非常有历史感的原碑在慈悲庵展区室内进行展示,通过加装玻璃罩予以保护。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开放。中山公园供图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开放。中山公园供图

■中山公园

来今雨轩开放设展,还原茶社经营服务

经过前期修缮布展,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也在今天正式对公众开放,“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两个专题展览同步亮相。来今雨轩还原茶社经营服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早期进步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场景。

据中山公园研究室主任盖建中介绍,来今雨轩建于1915年,位于中山公园内东侧,是一座单体建筑。20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后,李大钊、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等多次到来今雨轩参加学会的聚会、座谈会,阐明政治主张。1920年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李大钊多次来到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这里成为北京各界名流雅集之地。1988年,中山公园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说,来今雨轩于2019年启动修缮,主要对梁架进行恢复,此后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布展工作。目前,来今雨轩内设有“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两个专题展览。展览面积59平方米,包含实物及复制品16件、肖像照片25张。“少年中国学会”展区位于东侧,集中展示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肖像及说明。“文学研究会”展区位于西侧,集中展示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等文学家肖像及说明。

为了让公众更好感受来今雨轩茶社的红色印记,来今雨轩分别设置了京味文化、红色文化特色体验区。盖建中称,京味文化体验区重点恢复了茶社的特色经营项目。红色文化体验区设置相关红色文化名人书籍、传记等。

■延展

北京历史名园中有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勇介绍,这次对陶然亭慈悲庵、高君宇烈士墓、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党的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的修缮保护和革命历史挖掘,进一步丰富了市属公园的红色文化内涵。“至今北京历史名园中,已有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多处红色文化资源。”

他说,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推进革命活动旧址保护利用工程,通过革命旧址保护、党史故事讲解、红色文化创新等深入挖掘公园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未来,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慈悲庵、高君宇烈士墓、来今雨轩茶社等公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为公众追寻先辈足迹、学习英雄事迹提供更丰富的红色产品。

■贴士

1、陶然亭慈悲庵开放信息

(一)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开门,17:30停止进入,18:00关门。

(二)淡季(11月1日-3月31日):8:30开门,17:00停止进入,17:30关门。

(三)全年逢周一关闭(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方式:游客(含政策性免费游客)需提前在微信公众号“陶然亭慈悲庵预约”(公园唯一预约平台)分时段实名预约七天以内票券。

2、来今雨轩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为9:00-19:00。

公园为游客提供定时定点免费讲解服务。团体游客可通过“北京市中山公园”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一天预约讲解服务。个人游客可现场登记预约讲解服务,公园将根据预约情况调配安排现场讲解,游客也可以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微信公众号点击收听“线上讲解”。

新京报记者张璐摄影记者侯少卿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银保监会:一季度末全国存量尚未清零的停业网贷机构为1387家 广医专硕梁恒瑞回应论文高产质疑:有无造假随便查 没有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