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护士忘换药、私教玩自拍……工作中玩手机,既缺尊重也不专业

原标题:新闻调查|护士忘换药、私教玩自拍……工作中玩手机,既缺尊重也不专业

河南的邵先生前几天突感身体不适,在医生要求下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原本并不复杂的检查结束后,他却经历了黑暗的20分钟。“我敲敲内壁大喊,有人吗有人吗!也没人搭理我”,里面又闷又热,邵先生实在没办法才慢慢把头罩取了下来,像蚯蚓一样倒着爬出。竟然发现三位医护人员都在玩手机,自己被忘在了检查舱。

邵先生的遭遇有些极端,用他的话说“工作人员严重失职,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但回忆起来,人们印象中遇到各行业工作人员玩手机的状况还真不少。只是大家都觉得“不是多么严重的事儿,也没造成实质性影响,太过计较反倒显得自己多事”。然而深究起来,小小的手机问题,未尝不体现着从业者对所服务对象的尊重,以及对工作的专业精神。

插图宋溪

插图宋溪

体验

咱也不敢催咱也不敢问

“就在我对面五六米距离,喊了好几声都没听见。”想起几天前,自己在诊所打点滴的经历,黄杰思仍止不住抱怨。

近来气候变化,黄杰思上呼吸道突发感染,由于吃药老不见好,他去小区楼下一间诊所输液。“每次三小袋,连输三天。一小袋药液输完,报警器会‘滴滴’地响。”第二天输液时,由于病人较少,护士挂好药液后不久,就坐到电脑前低头玩起了手机。一袋药液输完,报警器“滴滴”响起,护士还盯着手机无动于衷。“连喊几声她都没反应,后来我大声喊,她才转过头,拨开头发,取下耳机来换药。”

虽然对方连连道歉,黄杰思还是暗自皱眉。“偶尔玩手机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但放下手机就来换药,总给人不专业的印象。耽误了换药或者操作上没消毒,有卫生隐患可怎么办?”

不止是输液后的“大块时间”,小彭在某三甲医院骨科门诊候诊时,也看到医生在接诊期间拿起手机接听电话。“当时下一位患者已经就位了,他也没有放下电话,还指指手机示意患者‘稍等’。”杨女士更坦言,一次自己做某项检查,已经躺在检查台上露出皮肤,医生依然忙着和手机里的通话对象讨论“孩子学习、辅导班问题”。她只能略带尴尬地等着,“咱也不敢催,咱也不敢问。”

事实上,人们对于从业者在工作状态下使用手机的介意,于多个行业普遍存在。陈先生表示,为了控制身形他聘请了一位健身房私教,而当自己努力练习深蹲时,却用余光瞥见等候在一旁的教练掏出手机开始摆弄,这让他心里略不是滋味。“私教的价格还挺贵的,做动作时教练应该关注我的姿势、发力位置是否准确。哪怕不需要修正,我也会有‘被督促’的紧迫感,自顾放空给人感觉就很不专业。”

彤彤妈妈则称,自己为女儿请了位家教进行一对一辅导。有时孩子做题,老师会在旁看会儿手机。虽未就此与老师交涉,但她坦言做题时间也属于上课期间,老师可以去看孩子的解题步骤,或者准备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即便真的没事做,玩手机也是不合适的。”

行规

有规有培训更要求自觉

记者发现,虽未有明确法律条款,出于安全、卫生等考虑,不少行业会通过内部规定、员工培训等方式,对工作期间手机的使用加以限制。

一位私营口腔诊所医生介绍,单位管理比较严格,护士的话工作期间不可以携带手机,需要放在自己的衣柜里。医生相对稍好,可以带在身上。但为了不影响接诊,上班期间需要静音,彻底结束对一位患者的服务后可以看一下。“下一位患者进来时肯定就要收起来了,就诊期间掏出手机看更是不可能的。”

某公立幼儿园老师表示,自己在开学时便专门叮嘱过家长,为了照顾好班中幼儿、避免分心,老师们的手机不会随身携带,只在午休、用餐等几个固定时段查看。家长临时通过微信对老师的一些叮嘱未必能及时回复,甚至电话也不保证及时接听。如果真有急事,给幼儿园值班室打电话,请门卫师傅来班中找老师还更快些。

担任京城一家连锁餐饮饭店厨师长的李商林介绍,厨房团队上班时间不允许玩手机、不允许吃零食、互相打闹。“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以及菜品品质和出餐速度,也怕被用餐顾客拍到上网爆料……”

他介绍,餐厅在后厨墙上安装了统一的手机存放柜,上班时谁的手机放在哪个格子里,都有相应的位置和标签。该公司总部还设立有质检团队,每个月不定时下店抽查,一旦发现员工上班玩手机,就会扣除店长和厨师长的当月绩效。“有次一位伙计被我发现玩手机,我就对他口头警告,同时要求他在饭店群里给大家发个红包,并且要清楚说明发红包的理由。这么做既能执行好规则,也能让大家明白,规定不是瞎摆出来的。”

与此同时,伴随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已无法脱离手机来实现,对使用者的自觉程度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张雪婷是一位养老院护理主管,她表示目前针对员工手机没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因为我们有快递和日常报修会在工作群里发送,员工不看手机就不行了。但我们给员工也有培训,告诉他们在保证老人安全情况下有紧急电话可以接听,发送通知等消息不能超过5分钟。”

在社工胡小京看来,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手机。“比如我们残疾人的动态管理就绑定在手机上,还可以用我的手机帮助残疾人和老年人进行养老助残卡的激活。现在居民都喜欢加我们工作微信,随时咨询,我们也能更方便通知到人。”她坦言,入职培训时确实围绕手机使用有过规定。“上班时间禁止工作无关内容,比如看购物网站或者看视频等等。具体到个人的话,是否能够遵守基本还是要靠自觉。”

管理

手机没“原罪”关注高危岗

2019年2月,湖北宜都市推土机司机因玩手机未注意现场人员,将其误铲入进料口导致死亡;2020年6月,哈尔滨一工地塔吊司机在下塔吊时接听电话,从离地面20米处失足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相比普通行业在使用手机上更多体现的“态度”问题,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种,一旦松懈很可能会酿成大祸。

“使用手机的场合和时间不当,对人的危害是巨大的。”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护宪律师事务所主任卫爱民,长期关注手机的使用规则和边界问题。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他曾呼吁禁止全市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他认为,除了中小学生之外,对于一些重要岗位人员的手机使用,应该加强社会管理。

卫爱民说,凡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重大公共利益的重要岗位,都不能在上班时间携带手机。“比如高铁、汽车、轮船、公共汽车驾驶员、飞行员、医护人员等,一些关乎到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岗位、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岗位,都不得把手机带入现场。”他建议,地方人大有必要进行立法规范,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甚至可以考虑,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使用手机应该入刑。

而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在现实中,如何区分上班时间玩手机和使用手机,存在不小难度。“现在很多工作是需要在手机上完成和进行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也比较混合。除了未成年携带手机进学校可以统一保管、开车玩手机会被扣分罚款之外,在其他领域,法律对于使用手机没有十分具体的规定。”

朱巍说,在工作期间玩手机造成严重后果,的确可能导致过失犯罪,从而担负刑事责任。而在医疗活动,如诊断、操作仪器和手术过程中,手机不是必备的东西。如果因为玩手机误事儿了,则是违规行为。“这意味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没有做到,按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也属于违规。”他认为,手机作为通讯和社交工具没有原罪。一旦发生因使用手机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绝对不能一出了事儿,就一定要把手机都没收、喊停了,这也是不对的。”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相关阅读:
北京14区空气质量轻度污染 “涨价吸金” 共享充电宝如何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