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研发新药提供可靠“基因密码”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春岚通讯员李晗)记者从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了解到,作为全国首个省级人类遗传资源库,该中心成立三年来,采集储存了数十万个中国人的生物样本。这个提供了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大数据库”,为国内研发机构破解多发恶性肿瘤、特色病、罕见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因密码”。
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位于武汉大学医学部双湖实验楼负一楼,原为中南医院生物样本库,由该院王行环院长牵头建立,2018年经审批后冠名为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
“保藏中心”保存着诸多珍贵“藏品”。该中心由干库、湿库、活库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湿库主要存储实体样本,包括组织、血、尿、脑脊液等;干库主要保存与实体样本对应的信息,可通过数据库平台追溯样本的具体信息;活库则是一间配备各种精密仪器的实验室,可对患者组织中的“原代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提纯,据此筛选出敏感的抗肿瘤药物。
“藏品”从何而来?该中心钱开宇博士介绍,目前,中南医院已有30余个科室在样本库存储样本,样本总量达28万余份。另有省内十余家医院在此保存有样本。此外,作为“湖北省新生儿耳聋基因早期筛查”项目唯一的样本保藏单位,中心还保藏该项目样本30余万份。
临床收集的“藏品”,均来自患者知情后自愿捐献,既有常见病相关样本、也有疑难杂症的相关样本;经低温转运箱送到保藏中心,经过处理后,再放进液氮罐中长期保存。这些过去做病检或检验后被当作医疗垃圾处理的样本,在保藏中心成为了珍贵的研究资源。
据介绍,传统医学研究都是用已知的固定细胞系,大多来源于欧美人种,且经过多次传代,细胞会有变异。据此而来的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可靠性也会打折扣。保藏中心成立后,保藏了中国人自己的、具有个体差异的细胞,可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针对性、精准性的高质量、大数量的人类样本。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保藏中心已成为集样本资源、信息数据、质量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临床及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供给。肥沃“土壤”滋养下,由中南医院主导,与北大、中科院以及其他兄弟院校联手合作,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开发与临床相似度更高、更接近病人个体的肿瘤研究模型;正在绘制中国人群特有膀胱癌图谱;发现膀胱癌、前列腺癌家系中的罕见胚系突变,进而进行药物靶点筛选及验证,可用于指导患者临床用药、进一步提高药物有效性等医药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一步,还将建立样本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与服务中心。”钱开宇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样本库团队还将与北大、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下一步将搭建医院、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和服务平台,为国产新药开发提供重要战略资源与高效共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