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原标题: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信步在沿河长廊,处处绿树成荫,舒适的环境让人留恋。古老而大气的宗祠,别致淡雅,人文氛围让人心灵舒展。这里,曾出了4名进士、3名举人,名扬四乡;也孕育了一批人才,包括书画名家、工程师、名医等。

这里说的,正是被誉为东莞的四大名乡之一、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村——万江大汾。

浓厚文化底蕴,人才辈出

大汾立村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坐落在汾溪河畔,面积约2.63平方公里。以前,大汾有数个渡口,水路交通便利,可航行至广州等多个港口,曾与潢涌、麻涌、石碣等被誉为东莞的四大名乡之一。

(大汾街景)

(大汾街景)

要说这800多年的历史里,大汾最“硬核”的地方,当然是为书画艺术界输送和培育了一大批人才。

早在明清两代,大汾就以书画名人辈出而闻名,是广东省书画之乡。村里老人介绍,从明代开始,大汾的书、画之风盛行,从明至清大汾出了4名进士、3名举人,他们大都诗、书、画俱精,名扬四乡,并多有作品散落民间。书画之风延传下来,大汾村中学子个个能书善写。

(河畔一景)

(河畔一景)

来到近现代,大汾在各行各业里又涌现了一批人才,如曾担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的何为,前东莞博物馆负责人何伯孙,“全国优秀教师”、原万江大汾中学校长何成根,广东省中医学会顾问何炎燊,中国民航高级工程师何玉文等。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书画之火”延绵数百年

而在大汾数百年的书香翰墨史中,何为这个名字举足轻重,他为大汾延绵数百年的“书画之火”又添上一缕清风。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上世纪,何为曾随高剑父、关山月学习国画,随李天马、潘伯鹰学习书法,与潘鹤、杨之光、陈洞庭等名家是同班同学,并在广州办起中国第一家美术馆。

除了书画上的造诣,他还热爱收藏,曾把清代名画家居巢、居廉的上百幅作品进行购藏,为此容庚还为他题赠「百居楼主」。

1968年,何为回到大汾老家,向村中几个爱好书画的年轻人倾囊相授。而后数十载,何为不断为东莞培养出一大批书画人才,如梁雨才、何春、何淦洪、张静波等,更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登门求学,其中更不乏杜奕宽、黄良轩、尹玉湘等领导干部。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何为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甚至冲向海外:何镜贤成为加拿大华人书法家协会主席,扬鞭于各国华人书法艺坛,更让大汾这书画之乡的名字响彻国际。

挖掘旧建筑,引进传统文化产业

如今,大汾正进一步的盘活村内的小祠堂,再深度组织大汾外出的书画名家,筑巢引凤,引他们回来,在村内开设书画创作平台、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保留古村,社区还对村里有价值的旧建筑进行租赁,不让村民随意拆除新建。有住房刚需的村民,社区还将采取置换的方式,通过翻新修葺,尽最大能力保留古村文化。”万江街道大汾社区党委书记何裕全介绍道。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大汾共有8间小祠堂,师承何成根的大汾人何泽鑫,就租下其中一间,经过翻新修葺,摇身一变「百翠阁」。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何泽鑫从小就酷爱书画,经过多年的打拼与努力,如今,他成为东莞市职工书画协会副会长、万江职工书画协会会长和万江书法家协会副会长。

(何泽鑫)

(何泽鑫)

在看到本地好多小孩子想学书法,却苦于大汾没有书画培训基地而不得不到外面学习之后,何泽鑫暗自决定由自己亲自担起传承的责任。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回到大汾,他将原来的百翠阁书斋改为百翠阁工作室,致力于书画教学。后来,大汾社区村委看到他用心承担起书画之乡传承,便将一间小祠堂低成本租赁给他,用于发展书画传承。

这间原本荒废的旧祠堂,经过何泽鑫的改造,后来就有了如今的百翠阁创作基地。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何泽鑫说,这间小祠堂有250多平方米,不仅是书画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他教学所用。

起初他只是教村里的孩子,只收笔墨纸砚和水电费,不把教学当赚钱,逐渐百翠阁声名远播,周边镇街的家长得知后,有不少家长想尽办法将孩子送到百翠阁学习书画。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近两年来,何泽鑫也为万江街道的中小学上书法课,风雨不改,“未来,将继续培养对书画艺术感兴趣的青年,让他们不仅自己能写好画好,还培养他们成为书画老师,将书画艺术文化传承下去,营造更浓厚的艺术氛围,做到薪火相传。”

大宗祠竟然是照着螃蟹建

如果不走进大汾,你永远品味不到这座800年古村独有的魅力。古墙旧瓦红大门,清水青砖小花香,走入内里,街上的喧闹霎时沉寂下来,宛如化身陶渊明,来到一个“世外桃源”。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时代发展太快,如今的大汾村虽然已经看不到连成片的古民居,但还有不少古建保留下来,青砖、红砂石、三雕一塑等都在,很是漂亮。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最具代表性的,绝对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何氏大宗祠。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何氏大宗祠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开基创建,又称萃涣堂,取《易经》中有聚有散的意思。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宗祠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有头门、前殿、后殿、厢房、硬山顶上有船形脊,布局严整均衡,风格端严雄健。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有意思的是,宗祠是座蟹形仿生建筑,每一处建筑都有独特的寓意。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为什么要用蟹的形状呢?这里面还蕴藏着大学问。

古代人崇尚螃蟹“铁甲长戈死未忘”的精神,将螃蟹视作忠贞烈士的象征,所以不少地方会将村落、祠堂、祖坟等建造成蟹形,祈求子孙能像螃蟹一样,出生于草泥而能快速繁衍,在大敌当前,能铁甲长戈,毫不动摇地抵御外敌。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近几年,大宗祠通过修葺后对外开放,如今这里不仅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也是一座村史展览馆,还曾举办过书画展。正在围观象棋的何叔告诉我们,平时有好多年轻人来到大宗祠,就为了探寻大汾古村的历史。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这里老人口中的“龙脉”

离何氏大宗祠不远,有一座水斋,由一口池塘与周边凉亭构成。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沿着池塘边上漫步能感觉到微风不断,不时还有小孩结伴在这里嬉戏。不过最引人瞩目的,要数池中一湖心岛。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何泽鑫告诉我们,他曾经在村里的老人口中听说这个池塘里有“龙脉”,虽然这个说法并没有文字记载,但水斋的确是大汾近年来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小小的湖心岛,却能在早晚时分吸引白鹭前来栖息。

穿过小巷,能见识到大汾的古民居,还有伫立一百多年的碉楼,在一片古建筑群中耸立,从高空俯视能一眼识别。

东莞这条村走出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家长想尽办法要送孩子去!

来源:i东莞记者张喜林、沈汉炎

视频:i东莞记者郑康喜、黄智谦

图片:i东莞记者潘畅、李达燊

相关阅读:
“孩子,做好事了啊!”19岁少年车祸离世,父母含泪做了决定 广东揭阳通报“一河道现死鱼、鱼类浮头”:天气变化致水中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