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风丨“虚室生白”修心境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成语“虚室生白”出自《庄子·人间世》,意思是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一个人要保持心境淡然,不为欲念所蒙蔽、不为外物所诱惑,就要注重修心养性,提升精神境界。

“虚室生白”当清心。室内堆满杂物,则会昏暗压抑。人的内心如果充斥着各种私欲,则会变得贪婪妄为、灵慧尽失。《吕氏春秋·观表》中有言:“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意思是说,事从心出,心随欲来。欲望无度,则心也无度。人心无度,则行为难料。可见,一个人要保持心境澄明,首先要清理私心杂念,净扫“心地”,还内心以开阔空灵。曾国藩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是说要给心灵留空间缺口,不能让欲望占满堵死。

“虚室生白”当正心。把杂物清除,室内并非空空荡荡,还要把“正能量”引进来,保持元气充盈。修炼心境,就是一个不断矫正自己,有过则改、见善则迁的过程。北宋赵概曾在案头摆放一个瓶子和黑白两色的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刚开始,黑豆颇多,白豆寥寥;他自省自诫,过了一段时间,黑豆白豆各占一半;他再接再厉,久而久之,瓶中白豆越来越多,黑豆相对较少。凭着这样持久的自我修炼,赵概终成高洁之士。《朱子语类》有云:“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欲正事,先正心。时时事事检省自己,修得心境光明正大,后得身正、言正、行正、事正。

“虚室生白”当守心。保持室内干净清敞,就要守好屋门不让灰尘污屑入内。同理,保持心境纯粹不杂,也要在诱惑面前把住关口、守住防线,自觉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清朝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可面对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帖,他采取的方式是“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正所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心灵是自己做主的地方,守住了,就能抵制住外物诱惑。

修身者,必先修心,心至,则无往而不利。修心,当从小事小节做起,平时经常进行自我检视,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把心室的垃圾杂物及早清除,最大限度地留空间给工作、给百姓。如此,能保持心境澄明、头脑清醒、思路清晰。

黔西南:“一县一重点”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福建武平特大暴雨4死2失踪,有网友称无法联系家人,受灾乡镇通信正在抢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