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这份东莞人过年都吃的糖冬瓜,已经卖了100年了!

原标题:这份东莞人过年都吃的糖冬瓜,已经卖了100年了!

说起糖果,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各式各样的硬糖、软糖、巧克力。但对于东莞人来说,糖果还可以是糖莲子、糖莲藕、糖木瓜及冬瓜糖。

快要过年了,东莞人又是时候置办年货,而糖果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许多东莞人儿时过年的期待,也是对新一年甜蜜而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在莞城和平路,有一家经历上百年、四代人传承的日兴糖果,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店里又开始忙碌起来……

历经四代、跨越百年

非遗技艺讲究的是诚信

许多老莞人对日兴糖果并不陌生,但知晓其故事的人却少之又少。

时间追溯到100年前,莞城有一家姓许的家庭,很擅长手工制作糖冬瓜。后来,陈彩芳嫁到这个家庭,开始向公公和丈夫学习手工制作糖冬瓜的工艺。

如今“糖婆婆”陈彩芳已经90岁高龄,在与这种传统手工制作的糖果相伴70多年后,这门手艺如今传到了她的孙子许志敏的手中。

(“糖婆婆”陈彩芳)

(“糖婆婆”陈彩芳)

2019年,这种“糖冬瓜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遗”,但陈彩芳只是轻松地笑了起来:“得了什么大奖,我也不太明白,不太懂,但是我就要坚持做生意要讲诚信!”

(2015年,糖婆婆的故事曾在《东莞时报》刊登)

(2015年,糖婆婆的故事曾在《东莞时报》刊登)

孙子许志敏说,奶奶现在年事已高,已基本上不参与店里的事情,但她日常和孙辈们叮嘱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宁可赚少一点也不要弄虚作假!”而许志敏也正是以这句话作为经营之本、发展的初心。

这份东莞人过年都吃的糖冬瓜,已经卖了100年了!

招牌主打“非遗”糖冬瓜

但创新脚步永不停歇

虽有着百年制糖经验,但老店也需要“与时俱进”。

许志敏说,时代在前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产品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迎合现代人群的需求,他和兄弟姐妹们不断尝试产品创新。

(许志敏在制作糖果)

(许志敏在制作糖果)

在以前,普通家庭吃糖是一件很难得和奢侈的事情,所以传统的糖果都是以多糖、高甜度为特点。但是现代人追求少糖、低甜度,他们又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喜好创新出少糖、低甜度的产品。在食用方法上,店铺也尝试新花样。例如,将口感偏甜的糖冬瓜煮制成饮品喝。

也专门针对春节年货需求,制作咸口花生糖,以及近年来十分流行的网红糖霜奶枣等产品。按照许志敏的说法就是“传统风味+现代创新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为东莞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传统糖果及年货选择。

(创新咸口花生糖)

(创新咸口花生糖)

许志敏说,按照目前年货糖果售卖情况来看,传统的“非遗”糖冬瓜和创新咸口花生糖都是该店热销的招牌产品,基本上验证了他的想法和思路是有效、可行的。

见证四代同堂顾客来买糖

希望将事业进行到底

“以前我奶奶开店的时候,我就经常在店里玩耍,也会帮帮手。”许志敏回忆,他认得从前有个爸爸经常带着儿子来买糖果,前不久他的儿子、孙子、从孙又来店里买糖,备置年货。

“我们的门店传了四代人,也见证了顾客四代同堂,这种感觉有时候想起来会觉得非常感动。”他说这可能是他见过最忠实的“粉丝”了。

(“非遗”糖冬瓜)

(“非遗”糖冬瓜)

对于未来,许志敏想要把东莞的传统手工糖果生产技艺传承下去,这既是奶奶的愿望,也是自己的使命,但是孩子们是否会继承事业,他还是会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希望能将这份百年‘甜蜜’事业进行到底!”许志敏说。

文/冯静

图/曹雪琴、部分图片当事人提供

视频/何德和冯家怡实习生叶栩彤

相关阅读:
员工出差遇隔离,公司成立慰问办,每天在线陪聊陪吃 企石暂扣“黑气”64瓶!如何辨别“定时炸弹”,这些知识get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