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野鸭湖有片庄稼地“暗藏玄机”,这是专为候鸟开的“食堂”!

原标题:野鸭湖有片庄稼地“暗藏玄机”,这是专为候鸟开的“食堂”!

深冬季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东侧、南侧,成片的玉米、高粱、黍子、大豆、荞麦等农作物随风摆动,灰鹤、大鸨、铁爪鹀、蒙古百灵等越冬候鸟成群结队在此觅食、栖息。

这是本市首次在鸟类栖息地人工试种的粮田,总种植面积达310亩,是专为越冬鸟类开设的“食堂”。近日,记者来此探访了解到,自今秋粮田成熟以来,已观测到大鸨、灰鹤等近十种、成百上千只重点保护动物在其中取食。

在野鸭湖中心湖区东侧,100亩粮田被树林怀抱,让鸟儿在恶劣天气也能自由取食。

在野鸭湖中心湖区东侧,100亩粮田被树林怀抱,让鸟儿在恶劣天气也能自由取食。

营造“近自然”的生态环境

作为国际鸟类迁移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的中转驿站,每年9月底起,野鸭湖保护区都会迎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中转、栖息,补充体力。今年4月,市园林绿化局首次创新性地在野鸭湖保护区尝试种植粮田,即分别在中心湖区1公里范围内的东侧、南侧两块荒地,选择性种植玉米、高粱、黍子、大豆、荞麦等候鸟喜爱的农作物,为它们开设“食堂”。

湖面南侧的这块粮田是两块里较大的一块,面积达210亩,极目远眺,俨然一幅诗意的田园图景。乍一看,这片给鸟儿吃的粮田和普通的庄稼地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实际“暗藏玄机”:既没摘果实、也没收割秸秆,玉米、高粱、黍子等一些“个子高”的农作物纷纷倒伏在地里,而大豆、荞麦等一些“个子矮”的则原样栽在地里。顺着地垄往里走,大部分玉米皮被扒开,裸露着深红色的玉米芯,大豆不翼而飞,豆荚空落落地挂在枝头……风一吹哗哗作响,颇有些荒野的味道。

原来,这些“残羹剩炙”都是鸟儿饱餐后的“杰作”。“能吸引鸟儿来此觅食,主要是因为这片粮田营造了‘近自然’的生态环境’。”市园林绿化局碳汇办副主任朱建刚介绍,农作物原样栽在地里,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干预,就能最大程度保留农田的自然状态,对鸟类来说就更亲近友好。但不是一点儿干预都没有,为了便于大型鸟类起飞降落、停歇觅食,割倒了部分高一些的农作物。

除了这片位于野鸭湖南侧的粮田,在野鸭湖东侧的树林旁,还有一片100亩的粮田。不同于无遮无挡、一望无际的南侧粮田,这片粮田被树林怀抱,稍显“隐蔽”,让鸟儿在大风天、大雪天等恶劣天气也能取食。

在野鸭湖中心湖区南侧,210亩粮田一路蔓延,与湖面相接。

在野鸭湖中心湖区南侧,210亩粮田一路蔓延,与湖面相接。

近十种重点保护动物从中取食

在鸟类栖息地人工种植粮田,是本市园林部门的首次创新尝试。相关部门在这两片粮田的固定位置安装了红外相机,对鸟类种类、数量进行监测,目前已观察到灰鹤、大鸨、铁爪鹀、豆雁、银雀、角百灵、凤头百灵、蒙古百灵等近十种国家级或重点保护动物从中取食。

小家伙们来到野鸭湖,有吃有喝有地儿住,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良性生态循环逐步建立。

12月14日,一只40多厘米长的成年白尾鹞跃入野鸭湖科研监测科科长方春的镜头,照片里,它的两翅举成V型、低空盘旋,在粮田里寻觅着“目标”。“它这是在找小鸟吃呢。”方春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粮田上空拍到猛禽了,出现白尾鹞说明这片林地的生物多样性达到了一定程度,已形成了一个小型的食物链。

这并不难理解。白尾鹞属于中型猛禽,以小型鸟类为食,在大自然中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它时常来农田觅食,说明这里的小鸟多;小鸟多了,说明这里必有丰富的食源植物和动物,而这进一步证明湿地里开粮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让小动物吃好喝好本市一直在探索

为了帮候鸟顺利越冬,野鸭湖保护区一直在不断探索。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白华说,往年,保护区都会在现在种植粮田的荒地里撒上玉米等粮食,供越冬鸟类补给。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毕竟是人工播撒,一些机警的鸟类譬如灰鹤,经过首次觅食后再来,发现有人工播撒的痕迹,它就果断飞走了,再也不来了。

数百只灰鹤在野鸭湖冰面栖息

数百只灰鹤在野鸭湖冰面栖息

数百只灰鹤在野鸭湖冰面栖息

数百只灰鹤在野鸭湖冰面栖息

今年,首次人工种植310亩粮田,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灰鹤频频光临。白华表示,当然,也有人提到“有了粮田,鸟儿吃的太饱了,会不会赖着不走了?”保护区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目前正在研究,在实践中做好平衡,既让鸟儿有食吃,又不能把它喂懒。

不光郊野有鸟儿专门的“食堂”,北京城里的鸟儿同样有口福。

在2018年北京市启动第二轮百万亩绿化造林时,曾明确将“食源”作为植物选择的总体五大原则之一。所谓“食源”,就是能给小动物提供花蜜、果实、种子等“口粮”的植物。

在今年建成开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万亩绿心里,特意种植了油松、侧柏、杜梨、柿树、板栗树、紫叶李等十多种“口粮”植物,让鸟儿们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

不论是试种粮田、还是种植食源植物,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有益思路:营造“近自然”的生存环境,让更多动物自由栖息、取食。良好的生态系统要有生物多样性做支撑,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加,才能带来更多生态红利。

责任编辑:杜鑫瑶

西安4名年轻男子车库内砸14辆车玻璃,盗走豪车 11时18分,包头转运来京的重症患儿曈曈平安抵达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