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打通“最后一米”,东莞“双百”社工成困难群众“贴心人”

原标题:打通“最后一米”,东莞“双百”社工成困难群众“贴心人”

道滘社工站社工到困难群众家里了解情况。洪海摄

道滘社工站社工到困难群众家里了解情况。洪海摄

中午时分,虎门镇新湾社区长者饭堂热闹起来,“双百”虎门社工站社工文菲菲在长者饭堂与就餐的老人交流,关心他们的精神和生活情况。

这个平常的交流场景,已经成为社工精准帮扶民政对象的“利器”。“刚开始,群众对社会工作的内容不了解,对很多政策不熟悉。”文菲菲说,慢慢建立关系后,和群众的接触越来越多,群众对社工的服务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有需求都会主动前来咨询社工。

2019年以来,东莞的虎门、厚街、中堂、道滘、寮步、横沥6个镇街分别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20名驻站社工在市民政局和双百社工督导中心的支持下,用脚丈量社区,用心服务群众,成为了镇街和社区精准帮扶民政对象的得力助手。一年来,东莞“双百”社工的服务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截至今年8月底,社工入户走访服务低保对象等19200多人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1223户,帮助752人落实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为3146人次开展心理疏导。

解民所需精准服务困难群众

家住道滘镇昌平村的孔姨患有血管堵塞、地中海贫血和子宫肌瘤等疾病,还要照顾因患脊椎炎失去自理能力、二级残疾的丈夫赖叔。

广东社工“双百计划”道滘镇社工站社工庞思就了解情况后,每个星期都到孔姨家里了解情况。“孔姨,你心情要好一点,有什么事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想办法帮你申请救助资金,你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情调理身体……”庞思就在探访结束后不忘叮嘱孔姨保重身体。

去年,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东莞积极开展社会工作“双百计划”相关工作,确定虎门镇、道滘镇、寮步镇、中堂镇、厚街镇、横沥镇6个镇作为试点地区,并按照省民政厅统一部署,安排首批20名社工于2019年7月1日正式上岗,庞思就便是其中一员。

为了打通民政服务“最后一米”,社工站立足镇街、深入村居。道滘镇社工站就驻点在道滘镇昌平村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隔壁,靠近村民的聚集点,方便群众上门,也方便社工走访服务群众。

昌平村有低保户22户共40人,残疾人共141人。道滘镇社工站的社工在走访摸底后,根据民政对象探访及跟进机制,遵循“弱势优先”的原则,筛选出部分重点服务对象进行跟进回访。通过多次入户回访和深入交谈,社工站精准识别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孔姨就是社工站服务的民政对象之一。当房子需要修补时,社工为孔姨链接资源申请到修缮资金;去年9月,社工为孔姨家庭申请到每月11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为赖叔申请到残疾人辅助器具;疫情期间社工们每天都坚持为孔姨家送菜送饭……在社工的帮助下,孔姨心情逐渐开朗,还经常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变化。

像孔姨一样在册的民政对象有政策扶持,如今又有了社工跟进服务;不在册的边缘困难群体,则得到了识别并为他们精准提供政策支持。

今年82岁的辉叔就是社工在走访昌平村时,精准识别的服务对象。辉叔因十几年前的一次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但不知道残疾人证申请的政策。社工发现后便帮他申请了残疾证和残疾辅具。“辉叔就是我们举办活动的参与者,他一直念念不忘自己在文娱组的日子,所以我们在社工站举办了文娱活动,邀请辉叔来给年轻人讲怎么打鼓。”庞思就说,这场活动辉叔至今都念念不忘,让他重新在文娱活动中找到存在感。

社工站积极做好困难群体的情绪心理支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潜能,带动他们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增强他们的自身能力建设。

深入村居增强基层社会服务力量

“陈姨,我们来看您啦,您和吴叔最近身体怎么样呀?”下午3时许,虎门镇社工站社工邓建忠、文菲菲、杨于陆来到新湾社区陈姨的家进行每月一次的入户探访。

陈姨患有一级听力残疾,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勉强听到声音。陈姨的丈夫吴叔多年疾病缠身,孩子则患有一级精神残疾,一家人没有劳动能力。“对于这些困难群众,我们要多与他们沟通,并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展更多的志愿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暖意。”文菲菲说。

探访中,社工们仔细查看老人家中的房屋状况以及饮食、环境卫生等情况,并和他们聊天、谈心,排解他们的苦闷情绪,发现存在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及时记录下来并落实解决。

东莞六个试点之一的虎门社工站设在虎门镇新湾社区,由于社区内的高龄长者人数超过总人口的20%,也被认为是老龄化较为严重的社区,因此做好长者服务成为社工站的工作重点之一。虎门社工站副站长邓建忠介绍,社工站将“探访独居老人”作为一个长期的项目,在每一次探访中社工们会将长者们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安全情况、卫生环境、居住环境等详细信息做好记录,并根据长者的困难程度、不同需求,制定“精准”的服务方案。

虎门社工站目前共有5名社工,他们以专业知识解决困难群众心头之忧,也发挥搭桥与通道铺设的作用,为困难群众链接各方资源。为了壮大社会服务的力量,虎门镇社工站加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积极推进“双工联动”机制,开展专业社工+志愿者服务的服务模式,不断招募优秀志愿者加入社工站志愿服务队伍。

邓建忠告诉记者,他们常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志愿活动,除了在i志愿平台发布招募,还会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发布信息。“每次发布招募都会吸引许多群众参与,到后来我们帮扶过的对象也加入了志愿者团队。”邓建忠说,过去一年社工站共发展志愿者100人,志愿者服务时长达1003.25小时。

虽是涓滴细流,却能滋润心田。一年来,在市、镇的直接指导下,东莞各社工站以党建为引领,立足镇街、深入村居,采用先落在一村居,做专做精做细做实,再逐步辐射的方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通过精准识别民政对象、评估需求、落实政策,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水平,发挥社会工作在政府负责民生兜底保障中的主导作用。

融入社区促进邻里和谐相处

在虎门镇社工站办公室的一面白墙上,挂着一幅手绘的《新湾社区资产及问题图》,画出了新湾社区的资产分布状况,并标注了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则在右下角用便利贴详细描述。邓建忠告诉记者,他们根据走访的情况手绘出这幅地图,“我们希望问题能逐个被我们解决,这些便利贴能一张一张被我们撕下。”他说。

不仅是虎门镇社工站,这样的资产地图也出现在道滘镇社工站。“这样方便我们运用好村里的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庞思就介绍。自从驻村以来,社工站通过综合协调运用社区内的各类平台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力量,深入社区,积极关注社区中的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邻里矛盾等问题,发动村民共同参与,共计发现社区问题21处,解决问题9处,并做好跟踪处理。

每天,社工们都要在村里走访,遇到村民都会主动打招呼。对村里的情况越来越熟悉,靠的是社工们日复一日的行走和了解。“这条巷子我很熟悉了,巷子里有好几户民政服务对象。”社工侯谭刚说,每天开着电动车或者骑自行车在村里走访入户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当服务对象提出生活困难时,他们会及时记录并整理上报,并定时跟踪回访。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社工不仅自己出力,还联动社区资源,与村民一起改善村居环境,形成社区共治的合力,共同解决如维护健身设施、修复掉落电线、清理卫生死角等问题,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出力解决社区问题。

庞思就和同伴们还根据收集到的村民需求,开展不同的社区活动,增加村民之间的互动,活跃社区氛围。如举办昌平村史讲堂活动、中秋节茶话会活动、组织妇女包饺子慰问高龄老人、放映露天电影、青少年篮球赛等系列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区团结和谐与共融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薛屏洪海

相关阅读:
上海地铁3/4号线早高峰因车辆故障延误 乘客可获致歉信 4年输送1518人,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程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