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年大学教师抗疫作品被武汉革博收藏

原标题:老年大学教师抗疫作品被武汉革博收藏

武汉革命博物馆展出冯晓明(中)的作品《逆行者》。

记者徐锦博摄

“很高兴作品被收藏,这是对援汉医疗队的赞扬和感激。”16日,说起自己创作的布艺堆绣作品《逆行者》被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64岁的老年大学教师冯晓明十分激动。

 45朵武汉市花

赞誉援汉逆行者

红色的布匹上写满了大大小小的黑色签名,正中央是一幅红黑渐变背景、嵌入湖北省地图和医生形象的布艺堆绣作品,左下角长出的梅树上绽放着淡红的梅花,16日上午,记者刚走进武汉革命博物馆中间的左侧展厅,便在对面的展柜里看到了冯晓明的作品《逆行者》。

记者走近观察后发现,这幅作品上的梅花,有的完全绽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冯晓明解释道,梅花共有45朵,以此赞誉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四川医疗队45名逆行者,“武汉的市花是梅花,医疗队队员逆行到武汉抗击疫情,就像梅花同寒冬斗争时依然傲骨绽放,花骨朵代表年轻的队员。”

这幅布艺堆绣作品,源于四川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签下的45个名字。得知队员们即将返回四川,今年3月,冯晓明带着一块准备好的红丝绸赶到医疗队驻地,邀请队员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以留作纪念,她还将自己制作的布艺堆绣国旗送给了每一位队员。“最终45位医护人员签了名,他们说‘我们什么都不带走,但要带走武汉人民的心意’。”

将这块写满签名的红丝绸带回家后,冯晓明进行了二次创作。她在作品中运用了编织、刺绣、堆贴、缝掇、抽丝等多种工艺,最多层次的一个图案由七层布料粘贴而成。经过装裱,这幅作品最终长120厘米、宽68厘米,被准备举办作品展的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

学员创作400多件作品

送给医疗队

“大家听得到我的声音吗?听得到的话,请打个1,我们要上课了。”15日上午9时许,武昌区红巷艺术城B区一间工作室里,冯晓明准备给汉阳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上秋季学期的布艺堆绣网络直播课。

冯晓明是武汉布艺堆绣非遗传人,在湖北省老年大学、武汉老年大学后湖校区、武昌区老年大学和汉阳区老年大学4所学校任教。“她的作品做工精致、色彩靓丽、层次清晰,上课有耐心、讲方法,很受老年朋友喜爱。”汉阳区老年大学教务处一位负责人说。

疫情防控期间,得知援汉医疗队将陆续离开武汉,这些学校的学员加紧创作了400多件布艺工艺品。冯晓明开车在三镇奔走收集,最终将学员们的作品陆续送给了青海、江西、四川和黑龙江省医疗队队员。

“报名上课的学员不多,学校也没有放弃这门课。”冯晓明说,尽管每年报名情况不理想,不少老年大学仍坚持开设布艺堆绣等非遗文化课程。“老年大学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阵地,老年人要带孙子,他们学非遗的过程中,可以对小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记者徐锦博通讯员任银发

相关阅读:
“南京停电”上热搜 供电公司回应 武汉年内有望开通10条以上国际全货机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