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探访|北京小区公厕,差别咋这么大?
下楼遛弯儿就怕遇内急,可一般小区附近少有公共厕所,所以小区里到底要不要建公厕,一直是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家长关心的问题。
本市一些小区早在建设之初就配备了公厕,或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是院内一座独立的建筑。“先天”条件“优渥”,按说能够顺利解决居民的如厕问题。但据居民反映,这些小区里的公厕目前的维护管理情况却千差万别。
环境比以前好太多,舒心
位于海淀区的鲁园上河村小区建成时间较早,当初规划时,小区内就配备有一座独立公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维护管理不到位,公厕的运行情况并不乐观,一度饱受居民诟病。
物业经理陈兴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刚刚接手小区物业管理的时候,一方面惊讶于小区里居然配备有公厕,另一方面也发现公厕存在内部设施老旧等诸多问题。
“墙面斑驳,房顶的砖经常脱落。地面是水泥的,上面铺着的地垫很脏。玻璃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公厕没有大门,经常招来旁边绿化带里的蚊虫,环境很差。”除此之外,公厕的下水系统因为管线老化严重也经常堵塞,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得进行疏通。虽然物业方面也为改善公厕做了不少工作,但居民对公厕的认可度并不高。“使用者主要以外来访客为主,一些业主对这个公厕嗤之以鼻,宁肯憋着回家如厕。”陈兴说。
一方面是公厕现状堪忧,另一方面却是居民对公厕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强烈。公厕旁边就是一个小广场,里面有不少健身设施,一到晚上,来这里休闲健身的老人非常多。“有时候赶上内急,腿脚慢的有点等不及,非常不方便。”在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物业与社区、居民代表等各方积极协调,沟通公厕改造事宜。最终,曙光街道调拨了一笔经费,公厕改造随即进入了快车道。
改什么?怎么改?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考虑到小区有不少乘坐轮椅的老人,工作人员首先将公厕大门前约10厘米高的台阶改为缓坡,然后将其中一个蹲坑改为坐便,作为残疾人专用厕位。原本斑驳破损的墙壁也被粉刷一新,地面铺上了瓷砖,修好了洗手池,下水管线更是彻底进行了改造,另外还新增了排风扇。今年7月初,改造完毕的公厕重新对居民开放。
9月4日,记者走进重新投入使用刚刚两个月的这处公厕,干净整洁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厕所里没有闻到任何异味。保洁员董师傅正在此打扫卫生。据她介绍,每天早晚的时候,公厕的使用频率特别高,她每隔一个小时就会进行清洁,公厕每天还会按时进行消杀。
“比以前的环境真是好太多了,平时遛弯儿的时候过来上个厕所,我们用着很舒心。”一位居民说。
小区的公厕环卫管,放心
东城区交东小区C区内的公厕,同样颇受居民欢迎。9月5日晚,记者来到该小区探访,从晚7点开始,楼院里便热闹起来,嬉嬉闹闹的孩子们、“组团”遛弯儿的老人们、推着婴儿车的家长们……大伙儿围着小区内的小花园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小区的公共厕所位于小花园的东侧,使用频率很高。公厕里干净整洁,没有丝毫异味,墙壁上还清晰地标注着每日消毒的次数和时间,洗手池旁还配备了洗手液。
从厕所规格上看,除了男厕、女厕,这里还特别设置了无障碍厕所,以满足行动不便人群的需要。而且,女厕内还专门配备了供婴儿换尿布的婴儿护理台。据保洁员介绍,这间厕所在小区里存在很长时间了,尤其从2018年经过整修后,面貌大不一样,很受居民欢迎,尤其是老人和带小孩的家长。
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小区环境不错,很多腿脚不便的老人习惯在楼院里纳凉、散步。交东小区地处闹市,尤其是疫情期间,大家更不常到小区外面去。小区里就有公厕,这让居民们都觉得很方便。“说句玩笑话,这公共厕所的马桶比我们家的还好,有扶手,很方便。”
频频获赞的交东小区公厕,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维护管理模式?记者发现,管理间保洁员的胸牌上写着“东城区环卫中心7所”。通常情况下,小区内部的公厕维管都是由物业或产权单位负责。相较于物业管理的模式,交东小区的公厕管理方可谓“大有来头”。
记者从属地交道口街道了解到,交东小区属于回迁小区,早在这里还是平房区的年代便有了公共厕所,从平房到楼房,原公厕的规划没有变。于是,公厕便从胡同里“圈”进了楼院里。随着居民的回迁,很多老街坊仍习惯使用这间公厕。
工作人员介绍说,如今公厕的管理仍由东城区环卫中心负责,公厕内设置管理间,并配备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日常清洁。居民们如果发现公厕有使用上的任何问题,也可以向社区街道反映,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会第一时间与环卫部门进行对接,解决这些问题。
东城区环卫中心市容业务管理科负责人万铮说,像这种建在小区内的公厕,由他们维管的总共有29座。其中就包括有些物业或者产权单位因为资金等问题,不具备运营小区公厕的能力,无法承担日常维保工作的;还有些小区公厕是产权单位建的公用设施,托管给环卫部门管理的。
窗户破损恶臭扑鼻,糟心
9月5日,在丰台区葛村西里小区,经多位居民指点,记者才找到位于居民楼一楼的公厕。公厕门上张贴着“现在不能使用”的告示,但大门还是能正常打开,不时也有居民进去解决内急。
虽说厕所的功能性有了,但里面的卫生状况十分堪忧。一进门,一股股臭味扑面而来,地面凌乱地丢弃着烟头,便池旁边的纸篓已经堆满,不少用过的厕纸散落在地。几个蹲便池就更显污秽了,便池周围的墙壁及隔板上附着有污物。便池不仅脏,还有一个坑位上面堆放着两块石板,看起来已经不能使用了。
再环顾整个公厕内部,北面的窗户玻璃已经破损不堪,窗台上,有一块板子充当了临时遮挡。可即便如此,走在窗外的行人仍能看到公厕里面的情况。
此外,西宏苑小区3号楼一层过道里建有全小区唯一的公厕,但目前处于关闭状态。据居民们说,从年初疫情开始,公厕便封闭起来了,至今未开放,大家都觉得不方便。物业工作人员回应称,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而关闭公厕,但何时重新开放,他们需要等上级通知。
专家:多重因素影响小区公厕推广
早在2003年,当时的北京市市政管委在“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中就指出,城八区所有的新建小区今后都应配有公厕,新建或改造的公厕将达到二类以上标准。
但是,十余年过去了,小区公厕却并没有得到大规模普及。不过,市城管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本市有条件新建小区公厕的,其实都在有序推进。只是受小区规划、用地权属、异味扰民等多种因素制约,并非都能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
社区问题专家陈凤山分析认为,小区公厕未得到大力推广的原因主要是:
报批程序上有一定困难,比如小区的规划设计是由规划部门确定的,如果需要新建公厕应该申请规划变更;
物业公司担心新建或改造公厕会增加运营管理成本,积极性也不是太高;
业主方面也会有各种顾虑,比如担心公厕会被外人频繁使用,卫生情况不佳会对小区环境产生影响等。
您家小区有公厕吗?
环境怎么样?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孙延安、景一鸣、张荣
责任编辑: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