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今日出伏!注意防感冒、防肺燥、防秋乏、防霉菌

原标题:今日出伏!注意防感冒、防肺燥、防秋乏、防霉菌

今日出伏!注意防感冒、防肺燥、防秋乏、防霉菌

七夕佳节正出伏

8月25日就是传统的七夕佳节了。巧的是,今年的七夕正赶上出伏头一天。

炎炎暑气散去,不妨体会一下“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资料图月相、牛郎星、织女星、银河,北京天文馆寇文/摄

资料图月相、牛郎星、织女星、银河,北京天文馆寇文/摄

过去,人们判断暑气结束有两个重要节点,一个是处暑,一个是出伏。

今年的三伏天,初伏始于7月16日,末伏终于8月24日,8月25日出伏。40天加长版“三伏”结束,出伏了,炎炎暑气算是消散了。今年出伏这一天,正赶上七夕佳节。

北京古观象台王玉民说,七夕这天正好出伏,这是巧遇。他解释,七夕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一般都是落在公历的8月份。今年是农历的“闰年”,多出了一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6月20日才结束。正是因为7月前插进了一个月,所以七夕的日子比较靠后。实际上,多数七夕都落在出伏前。

处暑每年公历日期大致是固定的,在8月23日左右。所以“处暑过后七夕到”是今年的情况,往年可不一定。“晚七夕会在处暑后,早七夕会在立秋前。”

出伏后如何对付“秋燥”“秋乏”

出伏后,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加大,气候趋于干燥。在这样的天气里,人的皮肤很容易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嘴唇干燥,嗓子发干,民间称之为“秋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对付“秋燥”要多吃粥、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多食清心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葡萄、香蕉、红薯、菠菜、番茄、芹菜等。同时,睡好子午觉。

盛夏时节,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以及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能量。到了秋季,人体出汗减少,体热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人往往会变得懒洋洋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

为有效驱除“秋乏”,李艳玲建议,要保证充足睡眠,尽量早睡早起,同时中午最好能适度午睡;要保持饮食清淡,可多吃碱性食物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梨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爬山、慢跑等。

责任编辑:朱学森

相关阅读:
  • 泡个药浴 放松解乏

    原标题:泡个药浴放松解乏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泡澡好处多药浴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中,洗全身浴称“药水澡”。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 2021-02-15
男子入室杀死前女友男友 另2位前女友曾收到死亡恐吓 “十冠王”与一座城——广东宏远夺冠背后的“全国篮球城市”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