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恩施山体滑坡泥土层厚处置难度大,堰塞湖水位已回落

原标题:恩施山体滑坡泥土层厚处置难度大,堰塞湖水位已回落

新京报讯(记者向凯)据今日(7月22日)凌晨恩施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7月21日早上5时30分,该市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发生大面积滑坡,阻塞清江,形成堰塞湖。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发生滑坡的村庄房屋大多倒塌,事故发生区域的山体表面层有厚达40多米的泥土层,处置难度较大。目前,当地政府利用上游来水和水库泄洪,冲开堰塞湖顶,堰塞湖水位已有所回落,溃坝风险得到缓解。

7月22日,恩施屯堡乡马者村滑坡现场。新京报记者向凯摄

7月22日,恩施屯堡乡马者村滑坡现场。新京报记者向凯摄

发生滑坡的村庄房屋大多倒塌

据发布会通报,本次山体滑坡是由于持续强降雨导致滑坡体饱水失稳滑移,并在西侧冲沟地表水进一步作用下滑入清江,阻断河流,属典型的自然因素诱发的滑坡。

通报还称,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纵向长1200-1500米,横向宽320-580米,滑体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松散层,厚10~43米,平均厚度25米,滑坡体积约1000万立方米,为特大型土质滑坡。

发生滑坡的屯堡乡马者村距离恩施大峡谷十多公里,清江流经该村,两岸为悬崖峭壁,村民们的房屋多依山而建。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滑坡最早发生在马者村涵水湾,由该村地质灾害监测员陈光明发现险情并上报。

7月22日,陈光明告诉新京报记者,7月17日下午3点多,他在涵水湾屯渝公路附近发现地面出现裂缝,“裂缝容易导致山体滑坡,一旦发生滑坡,裂缝下边山坡上的房屋就会跟着倒塌下去。”意识到事态严重,他立即将裂缝照片拍下来,上报乡国土所。约一小时后,乡里派人来勘察,当晚,乡政府、村委会即组织20多户村民转移。

7月17日下午3点多,陈光明发现的地面裂缝。新京报记者向凯摄

7月17日下午3点多,陈光明发现的地面裂缝。新京报记者向凯摄

同样在7月17下午,涵水湾村民陈国寿突然发现自家的房子出现了裂缝,“厨房、一楼窗户边上,裂缝有几厘米宽。”当晚,他的家人被转移出去,只有他坚持住在家里。18日,他发现裂缝变大,屋前的公路下陷,连大门也打不开,20日,他的房子滑坡倒塌。

据新闻发布会通报,7月19日,滑坡倒塌房屋5栋,部分滑坡体呈泥石流流入清江,随后,滑坡不断加剧,21日凌晨5点30分,滑坡体淤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陈光明告诉新京报记者,涵水湾60多户人家,到7月22日,仅两户房子还在。

陈国寿家的房屋裂缝。受访者供图

陈国寿家的房屋裂缝。受访者供图

滑坡地段24小时有人值守,堰塞湖风险已有所缓解

滑坡发生区域的山体有较厚的黄土层。陈光明介绍,在发生滑坡前几天,曾有地质勘探队到该村钻井勘探,“测出山体泥土层有40多米深。”7月22日下午,在靠近滑坡点附近,新京报记者可以看到滑坡发生后,山体裸露,呈一面倾斜的“黄泥巴墙”,高数十米。

一名在当地救援的恩施消防支队官兵告诉新京报记者,普通的塌方体如果以石块居多,可以由吊车直接将挖掘机等机械运送到塌方体上方作业,“但此次塌方体泥土居多,其中又包含石头等杂质,导致阻塞河流,机械无法直接上到塌方体作业,因此处置难度非常大。”

“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监测。”7月22日,自然资源部驻湖北地质灾害专家潘伟告诉新京报记者,应结合气象变化情况,加强专业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精准圈定险情范围,在抢险阶段过后,组织开展滑坡勘查与治理工程论证。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为随时监测滑坡及堰塞湖变化,恩施消防派出一个小组在马者村对岸进行无人机监测和图像传输。另外,政府在各滑坡地段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

恩施马者村滑坡航拍图。江汉摄

恩施马者村滑坡航拍图。江汉摄

马者村位于清江上游,下游40多公里便是有50万人口的恩施城区。据发布会通报,为了防止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溃坝,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利用清江上游来水加上云龙河水库下泄流量,冲开堰塞湖顶(水流量达200立方米/秒),目前,堰塞湖上游水位已经有所回落,堰塞湖溃坝风险有所缓解。

另据恩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7月22发布的消息,因马者村地质灾害,导致大龙潭水库原水浊度严重超标,无法生产供应自来水,市二水厂、三水厂现已停产,城区近85%的用户自来水停供。目前,国家供水应急救援中心华中基地派出救援队伍40人,携带13台应急供水车辆驰援。当地政府紧急调度多台车辆,将周边乡镇水厂生产的自来水转运至城区各缺水片区,满足居民基本用水需求。

新京报记者向凯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北京开放54家博物馆全面实行实名制预约 杭州家中离奇失踪的女子疑似在小区化粪池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