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下艺考变革的考生众相: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3月20日晚上十点,来自江西的艺考生陈斯刚刚结束晚自习,又抽出一套数学卷子,准备做完再睡。和往常不同,他不再将大把时间花在专业课上,而是转向对文化课的“突击复习”。
“当下还是文化课重要一点。”
陈斯是2020年全国艺术类专业115万名考生中的一分子。每年1到4月,是艺考生的“赶考季”,他们通常会奔波在参加各地校考的路上。而今年不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均推迟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
艺考生们计划被打乱。2020年初,声乐表演专业的高三艺考生玥玥曾在小本本上用工整的字迹记录下每一所心仪院校的报名时间、打印准考证时间、校考时间,而疫情来临,考试无法如期进行,这些信息已经失效。
3月12日,教育部对艺术生校考做出部署,明确高校在科学研究论证后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随后,部分院校发文回应称,对于一部分专业,将以省统考成绩取代校考,或直接按高考文化课分数录取。
已经将大量精力放在校考备考上了怎么办?网上视频面试怎么面?视频面试能真实考察学生水平吗?有人技术作弊怎么办?……
艺考生一面质疑一面接受着突如其来的变化。
实际上,记者发现,艺考改革的种种信号早已释放。目前,中国戏曲学院已于3月25日正式公布校考专业考试的调整工作方案。其他各高校正研究制订校考工作方案,将于近日陆续发布,多数高校在3月底前均可公布。
取消校考成大势,部分考生称处境艰难
“部分专业可考虑取消专业考试,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在教育部政策下发后,中央戏剧学院发文响应。
北京电影学院也发文称,部分专业取消专业校考,直接按照高考成绩择优录取。并进一步解释,“适合这种调整方案的专业,通常是强调学生应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与艺术修养,较好的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创作意识。此类专业校考内容一般会包括人文艺术常识、命题写作或创作、综合素质、思维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虽然取消校考、改为按高考成绩录取的具体专业还未明确,但陈斯已经开始担心,自己所选择的影视编导、戏剧文学等专业就在此之列。
编导专业是最近几年比较火的艺考专业之一。因为它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前期掌握要求不高,通常报名人数相对较多。
据了解,不少高校的编导专业的文化分数线并不低,部分综合性院校对编导专业的文化分要求甚至在一本线之上。
“编导专业此前技术门槛比较高,要操作机器,随着广电事业发展,采、编、播一体化,岗位不断融合,新闻编导的专业性也更向新闻编辑靠近,对文化素养的要求更高,戏剧影视中,编剧、导演、视觉等均各有分工,编导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综合性和融合度越来越高,而技术性、操作性的内容门槛相对弱化,因此根本还是要考查文化素养。”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胡向东指出。
实际上,教育部对2018年和201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均有发文,鼓励高校艺术学理论类、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不组织专业考试。
此外,教育部还曾提出,“提高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不含表演)等有关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普通类专业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
“这两年编导类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一直在提高。”陈斯说,他对“艺考改革”也有耳闻,但近期的招考新政策依然让他失落。
陈斯是复读生,他从高二开始决定走艺考这条路,专业课程已经学了将近三年。今年元旦,还特意前往北京参加专业课的短期培训,并为此投入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院校取消校考、按文化分数录取,他一时觉得难以接受。
“之前东奔西跑培训、初试,文化课已经落了好几个月,现在在家停课不停学,还要专业课、文化课两头顾……”采访中,不少艺考生表示他们已经陷入由于校考时间、方式不确定带来的焦虑中。
目前,距离高考只剩70多天,既要准备文化课考试、又要准备专业科复试,不少艺考生告诉记者,居家学习效率并不高。“上了一个月的网课,没啥效率。文化课紧赶慢赶追不上,专业课也不敢扔……”
家长们也忧虑重重。“四月份各地学校陆续开学,刚进入一点文化课学习的状态,又要面临在线考试的折腾,加上孩子在学校寄宿也不方便,加之在线考试也受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这届艺考生太难了。”
当然,也有专家指出,艺术学理论类、戏剧文学校考所考查的内容,与高中文化课学习内容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样强调的是基本文学素养。“没有白学的知识,应避免功利心态。”
统考还是校考?
“每天都熬夜画到一两点。素描、速写都有没时间洗手,右手常常都是黑的。”来自山东的应届美术生许一诺向记者讲述,这大概是每个美术生都有的经历。
她告诉记者,美术生们差不多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停文化课,全心准备专业课,还有人特意去北京培训。”
而这次调整的另一大变数是,将有很大一部分专业的考察调整为以专业统考成绩取代校考成绩。例如,北京舞蹈学院决定,取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艺术管理专业的现场考试,并综合使用省统考美术类成绩、视频报送等方式录取。3月26日,中国戏曲学院也明确戏曲舞台设计等方向将采用省级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统考成绩进行筛选,进入二试的考生在高考后参加现场考试。
事实上,直接采用省统考成绩,也是近年来艺考生专业考试的改革方向。
在教育部发布的《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中明确提出:除了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仍可单独组织校考,其他高校的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将不再组织校考,而是统一使用省统考成绩。
记者看到,在各大高校的咨询平台上,“支持采用统考成绩”和“反对采用统考成绩”的学生及家长,形成了明显对立的两种意见。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已结束,基本可以为各高校提供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仅有少数知名院校保留了校考。
而这部分押宝在知名院校校考的考生认为,统考跟校考有很大不同,有很多考生为了能够考上央美等名校,夜以继日地努力,统考结束后仍在进行校考的准备,“因此,统考成绩不能反映真实水平。”
对此,清华大学给出了调整的初步方案,“考虑将学生的美术类省统考成绩等作为初选条件,学生通过初选后,再在高考后组织校考。”
该校认为,组织严密的美术和设计类专业现场考试能够考查到学生相对真实的专业能力。但学生平时的成绩、作品及表现,以及考生参加各省所组织的统一测试成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
“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减少因为招生考试而产生的人员聚集情况,也能充分满足高校对于人才选拔的差异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选拔方式变化过大引发的考生及家长的质疑。”清华大学在初步方案中称。
“统考与校考不是对立的。”对此,胡向东表示,与美术类校考强调设计能力、强调创新相比,省统考更强调考查基本素养和关键能力,比如形象的模拟、光线的处理、色彩的把握等,而这些能力是所有考生必须具备的,因此,省统考作为初筛、作为基础把关完全没有问题。改为“统考+校考的分级报考、两次筛选”模式后,考试规模缩小,评卷量和面试量大为减少,院校和专家们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全面考查进入校考的考生。
当然,对于省级统考,北京师范大学原招办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虞立红认为还可以优化,包括优化命题、完善评阅规则、合理成绩分布、有效划定合格资格等,提高省统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技术解决远程复试的公平性问题
“求千万别视频考”。大学退学转战艺考表演专业的晓琳说,现在文化课紧赶慢赶追不上,专业不敢扔还不敢胖,每天饿得心突突的。
3月13日,哈尔滨音乐学院明确表示,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技能》科目将改为远程提交视频作品,面试环节调整到复试。音乐表演专业初试演唱(演奏)考试内容不变,形式将改为远程提交视频作品;
上海音乐学院也认为,对于音乐表演专业采用“远程网络面试+线上提交视频资料”的办法是目前较为可行的路径。
“网络面试能保证公平吗?”
消息一出,考生们顾虑云集。山西艺考生小林列出一系列弊端:网络面试看不出临场、即兴发挥,也很难考查到学生想法和心理;网上交作品集、录像作品,操作过于麻烦,也难免会有学生作弊;此外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不可能保证录像质量,所用的设备不一样,拍摄出的效果也不同;拍照会产生色彩偏差,评卷人员对着电子屏幕不利于评卷打分……
对此,上海音乐学院表示,“音乐表演类考试特别强调即时互动、临场考查,又受音色本真还原、钢琴伴奏辅助等条件限定,非现场考核难度大……但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
非现场的远程考试如何防范作弊也是考生和家长极其关注的话题。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所院校和多位专家均表示,技术进步已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刚刚过去的3月初,北京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正式开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至少证明在线考试是行得通的,只要考试和评分系周密设计,是可以做到考试的公平公正的。
3月13日,北京电影学院发文提出,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从技术层面提供一个对所有考生平等的专用考试平台——采用基于智能手机的专用视频采集与提交系统(专用APP)。要求系统必须满足4方面要求:一是考生认证要求,包括身份认证、资格认证、活体面部识别等功能;二是视频采录要求,基于最常规的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较好音视频质量、防剪辑篡改、时间次数限定、模拟考试录制、主流文件格式等;三是信息安全性要求,文件网络传输与云存储加密处理、即时院校下载、严格权限管理、系统具有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资质等;四是系统稳定性要求,多数据中心冗余备份,具有百万级视频支撑能力等。
为保证公平,教育部也提出一系列要求。一是考生提交作品时,要根据学校远程网络平台统一制式要求,完成相关作品录制后立即上传,不得进行编辑处理。二是在实时网络视频考试时,高校要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核验,并采取随机抽题、实时交流等方式,严防“替考”等考试作弊行为。三是所有录取的考生,高校应在开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复核、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行为的,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
此外,对于家庭贫困、没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网上考试的考生,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兜底”的要求,高校需要负责为这类考生提供网络考试或其他非现场考试的基本录制条件或帮助。
“过去高校艺术类校考长期存在规模过大、效率低下、公平性受到质疑等问题。”胡向东称,这些变革的举措虽出台于非常时期,但纵观教育部近年在艺术类专业高招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却又在意料之中,可以视为教育部减少艺术类专业校考、严格招生管理和规范校考系列措施中顺势而为的必要之举。
截至发稿,除中国戏曲学院外,大部分学校的最终招考方案均未出台。在2020这不平凡的一年,艺考生们正身处一场变革中。
冷静下来,晓琳告诉自己,不再胡思乱想,距离高考还有70天左右,抓紧时间学习。“应该相信各大院校会给出公正合理的考试方案。”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斯、玥玥、许一诺、晓琳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