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战疫她力量 李艳芬:冲上最前线 与病毒贴身作战

她声音

“有一天我回到家,两个女儿跑过来说,妈妈,14天的隔离期过了,你安全了,可以抱抱我们了。原来,孩子在日历上做了标记,一直在等妈妈可以抱她们的那一天到来。”

——李艳芬

战疫她力量 李艳芬:冲上最前线 与病毒贴身作战

李艳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实验室做标本检验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市疾控中心承担着病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杀、标本检验、健康宣教和疫情分析研判等重要工作,来自全市各地的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标本,都要在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检测筛查。

李艳芬是该所的副所长,是专门与病毒打交道的人。

资深专家每次冲在最前线

1月23日凌晨,李艳芬的同事陈仲威检测出东莞首例新冠肺炎阳性标本。自那天起,李艳芬就带领同事全员上岗,开始24小时值班模式。“确诊了首例病例,所有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的标本会马上送过来,检测量将大增,早一分钟确诊,就为疫情防控赢得早一分钟的时间,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李艳芬说。

作为一名有着近13年微生物检验经验的资深检验员,李艳芬一直在跟病毒打交道。2008年手足口病、2009年甲流、2010年基孔肯雅热等病毒检测,她都冲在最前线,她是防疫战场的“侦察兵”,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疾病“元凶”,只要有排查任务,她会马上行动,投身其中。

孩子骨折她也没顾上回家

每天,李艳芬和同事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冰冷的实验室待七个小时以上,“要检测的标本量很大,我们所分了6个检验小组,24小时都有人在实验室做实验,保证实验室连轴转。”他们每天平均要做800多份标本检验,用李艳芬的话说,进了实验室手就没法停下来。从标本的收样、检验、记录到报告,都是他们负责,每天800多份检验报告都要靠手工录入。

李艳芬的大女儿8岁,小女儿4岁。因为工作太忙,两个孩子白天只能送到老人家里,晚上则由丈夫带。但丈夫是公务员,也要加班。1月27日深夜,丈夫给李艳芬发了一条微信,“你个女刚刚跌落床”。原来,孩子一个人睡在飘窗,半夜从飘窗上摔下来了。1月28日凌晨1时59分,才看到丈夫微信的李艳芬问,“严重不?”然后就没然后了,之后就再没问过一句。

“孩子没事,之前也摔过。”她告诉同事。可是,1月28日下午1时,等李艳芬下班回到家,她才发现小女儿不对劲,吃晚饭时,孩子右手一直放在兜里,吃饭时整个人趴下去,“像小狗一样地吃,家人抱她,就说疼。”当晚,她带孩子到市中医院拍了个片子,确诊是锁骨骨折了。

医生为孩子锁骨绑上了八字带。“慢慢就恢复了”,李艳芬说。

孩子想要妈妈抱被狠心拒绝

让她觉得比较亏欠孩子的是,这段时间以来,她从未抱过两个孩子。

因为不知道自己是否暴露,她担心把病毒传染给家人,“回家就全身清洁消毒,一直戴着口罩,把自己与家人隔开,待在一个房间里。”李艳芬说,两个孩子要求抱抱,她只能狠心拒绝,跟孩子解释原因。

有一天下班,她回到家,两个女儿跑过来跟她说,“妈妈,14天的隔离期过了,你安全了,可以抱抱我们了。”原来,孩子在日历上做了标记,一直在等妈妈可以抱她们的那一天到来。回忆起这个细节,李艳芬哽咽了。

相关阅读:
东莞抗疫巾帼画像 战疫她力量 杨雪梅:“疫”线玫瑰 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