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战地笔记丨见证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

战地笔记丨见证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东莞医疗队队员送治愈患者出舱图片均由医疗队供图

2月15日,武汉大雪纷飞,这是庚子年荆楚大地的首场降雪。气温骤降,可我们心生温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17名患者出院了,东莞医疗队的队员为他们办理了出院手续。最近几天,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将迎来一波出院高峰期。

患者出院时,收到了寓意鼠年吉祥的公仔和祝福卡片。卡片上写的是白衣逆行者们的心声,也是全国人民的心声:“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你经受了心灵的煎熬与病痛的折磨,病毒拉开了我们的距离,却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更难忘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今天,看到你安全出舱,我们好高兴。我们坚信,爱是最好的武器,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加油!”

清溪医院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莫志宁:

两位治愈患者不停对我们说感谢

2月15日,瑞雪传佳音。今天进舱上8时-14时的班。这个班算是最忙的,因为要查房,开医嘱。一个医生要负责100多个病人,巡查一次都要不少时间。病人又怕你忘记,会不停地催你,“医生我要的药开了吗?为什么药还不来?我什么时候才开复查CT或核酸检测啊?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啊……”

每天进舱上班后,人就会非常忙碌,片刻没有停过,连歇口气都是奢望。因为病人在等着你。

查完房后,发现有不少患者经过我们医护的中西医结合精心治疗,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影像学好转,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已达出院标准了。这时候,你会感觉一切的忙都值得,就像上足了发条,冲劲十足。

下午,指挥部会诊确认和统计后,我们得知今天将有17名患者出院。这将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第一批出院患者。

方舱医院门口,我和我们东莞医疗队队员罗勇强、成蔚阳、陈良春见证了这一特殊时刻!两位治愈患者不停对我们说着感谢,虽然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他们看不到我们的脸,甚至不知道我们是谁,但这已足够,因为我们就是为他们的今天而来。

战地笔记丨见证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

▲队员张丽华医生正在忙碌

东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王浩:

风雪过后疫霾褪去我们都回家

2月15日深夜,我静静地坐在酒店的落地窗前,看着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寂静的飘着雪,想象着它昔日的繁荣。回想着刚刚结束的这一天方舱工作,五味杂陈。

开心的是,今天我们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第一批痊愈患者出院了。看着几位出院患者激动地留着泪大喊,“向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致敬,感谢各位不远万里从四面八方朝我们走来,感谢国家感谢党,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患者说,我们就是他们的恩人。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镜头,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到了自己身边。

好多朋友问我,进方舱医院,几千位感染患者围着,怕吗?“怕啊,怎么会不怕。”我也会怕防护装备挡不住病毒的啃噬;怕回不去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怕万一不小心,我身后的父母和未来的人生要怎么办?

那为什么还要进舱?出发那天,本想着悄无声息地走,没想到支援武汉的消息一下就炸开了,看到同事、朋友们纷纷发来信息和朋友圈,“英雄”这两个字明晃晃的闪现在手机屏幕上。其实我们都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做了每位医务人员都应该做的事,这就是我们的职业操守。如果在疫情面前,连我们都退缩,那就完了。

下雪了是不是特别冷?嗯,从舱里出来脱下防护服,需要穿着洗手衣在雪地里走100多米才能到更衣室。冷,真的冷。但是我的心里是暖的,是火热的。因为,在我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也被无数的人温暖着鼓励着。

风雪过后,疫霾褪去,我们都回家。

战地笔记丨见证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

▲医疗队队员在查看诊疗资料

樟木头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黄新武:

寒冷逼迫我们不停走动增加热量

我的这篇笔记要横跨15日和16日两天了。

2月15日晚上11:30,门外寒风大雨,温度越来越低了。天气预报明日大雪,等我们下班的时候也许就大雪纷飞了吧?怀揣憧憬、忐忑以及太多的未知,9名广东队友一起坐上了出发的大巴。

入舱,整个方舱病区闯入眼帘,缺氧已让我思绪无法集中,脑袋发胀发疼,自我调整让自己尽快进入状态,舱内床上患者们都已安静入睡,舱外寒风呼啸,无情地敲打着。

跟着组长巡查病区,对特殊病人、自理不便的老人重点交接,床边查看。第一次入舱,我必须尽快熟悉区域布局,查看抢救设施,巡查整个C厅。这个当班,我要负责412位患者。看着电脑上交班留下的几个统计数据表格,197个病人的所有资料录入,医嘱核对,提取数据……我更是有点迷茫。

缺氧导致的恶心、头痛加重,眼睛和眼罩已是满是水雾。我只能透过空隙看着眼前一切,不断深呼吸,放空自己,慢慢恢复了精力,病友们已安静深睡,队员们安静待岗,寒冷逼迫我们不停走动增加热量。这个时候,医生护士是不允许生病倒下的。

趁着自己还能清晰思考,赶紧把统计表格完成了。

2月16日清晨5点,病友们陆续起床,需要水杯,纸巾、口罩……我逐一满足他们。突然,A区有患者在氧袋吸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只有91%,伴胸闷症状,护士找不到吸氧装置,我赶紧把抢救室的卸下给她。过道有个制氧机,先给病人用上,指脉血氧96%,胸闷减轻,再把特殊病友巡查一遍,这才放心交接出舱。

舱外虽寒风刺骨,但能活着真好!我需要马上补觉,养足精力,下一个班已在等着我了。睡醒,夜幕降临,窗外已白皑皑的一片,雪花飘零,这是我一生遇见的第一次春雪,疫情总会过去,春暖总会花开。

记者李春燕

相关阅读:
居家隔离期间擅自外出 一新冠肺炎患者被立案侦查 东莞多镇街爱心个人与团体助力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