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普|熏醋、服VC有用?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的这些谣言不可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到底多可怕?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人感染后的症状
感染症状取决于病毒种类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态,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
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感染会导致肺炎,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肾衰竭甚至死亡。
传播特征
理论上所有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都存在人际传播的风险。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路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等飞沫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
如何使自己远离感染
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挡。正确、及时洗手。
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
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
普通民众不要怕,如何预防
Q:家中有人出现肺炎症状,应如何照料?
N: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m距离。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遮掩住嘴和鼻子,口罩使用后应丢弃。
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等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Q:感觉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怎么办?
N: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醒醒!医生来辟谣了
谣言一:‘病毒没那么厉害,感染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没事。’
全部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做防护。
不易感≠不会感染,年轻是资本,可是也别拿命去赌。厉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目前的流行病学而言,儿童、年轻人对病毒不易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掉以轻心。
谣言二:熏醋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熏醋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作用微乎其微。还会带来副作用。醋酸挥发到房间后,可能对人体的呼吸道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咽喉不适、恶心及呼吸困难。
简单点说,熏醋相当于人为加重室内空气的污染。对呼吸道敏感的儿童、老人,以及有哮喘病史的人而言,熏醋很有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谣言三:只要不吃野味、海鲜,就不会被感染。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超出人兽范围,存在人传人的情况。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三个特点:第一,95%以上患者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第二,目前已经证实了有人传染人的病例,一个在广东,一个在武汉;第三,证实了有医务人员感染,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社区传播,但传播途径还未完全掌握。
谣言四:抗流感药物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不可以,并且至今还没有相关药物问世。在病毒感染的恐惧中,很多人应对的方法就是——抓起平时预防流感、细菌的药物,碰碰运气塞到嘴里。
被谣言眷顾频率最高的就是奥司他韦(达菲)、利巴韦林(病毒唑)、连花清瘟、抗生素和板蓝根等常用药物。
谣言五:服用 VC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前,部分人群长期使用 VC可以缩短病程,造成很多人有 VC可以抵抗流感、提高免疫力的印象。也有一些人会把补充 VC当作万能药,没事就给自己补一点。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下,为了安心就大剂量地使用 VC。其实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摄入VC通常只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不具备预防和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过度服用还会导致腹泻、皮疹等中毒现象。
谣言六:有疫情的地方才需要戴口罩/我们城市没有人得病,可以不戴口罩。
无论有没有疫情,都建议戴口罩出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和携带病毒的人同处一个空间既有可能被传染。合理佩戴口罩,可有效挡住飞沫,能阻断病毒直接进入人体内。
谣言七:出门需要佩戴护目镜。
普通人出门不需要佩戴护目镜。#护目镜#成为了微博热搜,点进去会看到有各种博主说‘出门除了戴口罩,还要戴护目镜’,是卫健委专家的提醒。实际上,该专家已辟谣。
谣言八:吸烟饮酒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吸烟不仅无法对病毒感染产生任何的预防作用,还会刺激呼吸道。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损伤肺功能、减低身体抵抗力,而增加受到感染的可能,呼出的二手烟雾也会危害健康。
酒精的确能杀死病毒。但得是 75%浓度以上的酒精消毒产品,而且只能用来体表消毒。喝进身体的高度酒,只会被吸收代谢,不会作用于病毒。
谣言九:盐水漱口能预防冠状病毒。
盐水漱口有利于清洁口腔和咽喉,对于咽喉炎有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侵犯的部位在呼吸道,漱口没有办法清洁呼吸道。目前尚无没有任何研究结果提示盐水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杀灭作用。
来源:上海科普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