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7岁“抠门”教授裸捐82080000元!
最近,很多人认识了
河南农业大学退休教授王泽霖!
他向学校捐款8208万元
引起广泛关注。
对于捐款,
王泽霖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感恩”
据介绍,学校会根据王泽霖的意愿,将他捐赠的8208万元全部用来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目前,已着手启动相关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出亿万身家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禽大国,疫病一直是我国养禽业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技术瓶颈,我国种鸡场、蛋鸡场使用的疫苗主要依赖进口,每年大量的外汇流入国际禽病防疫巨头的口袋。
谁能打破这一状况,谁就能为我国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984年初,王泽霖来到河南农大,科研方向便指向了禽病防疫。
35年来,在没有向国家申请经费的情况下,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其主持创建了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创立了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打破了国外垄断,彻底攻克了新型高效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被誉为“给中国鸡宝宝撑起了国产保护伞”,个人和团队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与此同时,科研转化效益也与日俱增。
1985年至1995年期间,当“万元户”都了不起的时候,王泽霖就通过办班、禽病诊疗、化验、为农村养殖户服务等形式,逐步积累资金400多万元。
2005年,王泽霖研发的5个兽药证书一次性获企业转让经费500万元,在校内外引起了轰动。
2014年初,得知王泽霖教授团队要进行新疫苗的研发,4家企业立即出资1950万元进行资助,条件只有一个——成果优先使用。
王泽霖和其创办的禽病研究所累计获成果转化费近亿元,目前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使用王泽霖专利技术,需要将每年8%市场销售额作为专利使用费,连续12年支付给王泽霖和河南农业大学。
8208万元全部捐赠
王泽霖的科研成果成为“摇钱树”,但他却将钱花在了他所坚持的刀刃上——科研和公益。
在赚到第一个400万元的时候,王泽霖用这些钱逐步为学校盖起了两座实验楼,购买了当时省内高校最先进的高速离心机、低速大容量离心机、浓缩机、冻干机等先进仪器设备。为了学科发展需要,如今他已经全部捐给了所在的牧医工程学院。
2008年汶川地震后,出差回来的王泽霖径直来到学院,掏出身上仅剩的2000元现金交给学院领导。回到家,又立即让爱人设法筹措20万元现金捐给学校,这也是当年河南高校个人最大的一笔捐款。
王泽霖尤为鼓励青年科学家投身禽病防疫事业,捐款230万元改善禽病所科研条件,捐款100万元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设立创新基金,捐出两家企业连续12年的专利使用分成款设立学院科研创新基金。
就在前不久,王泽霖又一次找到学校,坚持要将毕生科研转化所得结余820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希望用来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即业界俗称的P3实验室。
王泽霖表示:“P3实验室对于河南农大有关学科的发展将具有划时代的性质,我希望尽快将这笔资金用到它需要的地方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生简朴,他说得最多的话是“感恩”
尽管曾以科研发明创收近亿元,王泽霖本人却异常简朴,不仅至今仍住在几十年前建成的旧楼中,在生活中甚至经常被形容为“抠门”,例如能步行就不坐车,能坐公交就绝不叫出租车。
好多人劝王泽霖:“王老师,你是大专家,也是学校的形象,得弄套好西装穿穿。”
王泽霖回答:“我一辈子当马医生,猪大夫,这几十年是给小鸡看病的,你让我穿那么好给谁看?关键是耽误干活啊!”
2019年国庆节前夕,王泽霖以其对中国禽病防疫的卓越贡献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在座谈会上,他说得最多的是对党、对新中国、对学校、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对于成就,王泽霖谦虚地说:“我的成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学校和学院支持,没有大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至于这些新技术打破了国外疫苗的市场垄断,降低了我们国家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这算是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吧。”
对于近亿元的科研转化资金“裸捐”一事,王泽霖的理由非常简单:“我已经老了,但是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
网友:致敬!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整理:张小松)综合自光明日报(丁艳周红飞)、南方都市报、河南农业大学等。
责任编辑: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