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地铁1号线“国博专列”受追捧 有三个创新

原标题:“国博专列”车厢金句受热捧

北京地铁1号线“国博专列”受追捧 有三个创新

在北京地铁1号线亮相已有十天的“国博专列”受到了乘客的追捧,成为一辆“网红”号。专列上的国宝是如何挑选而出的?一串串妙语连珠背后又有哪些讲究?国家博物馆日前首次揭秘了专列诞生的幕后故事,别出新意的三点创新、“让文物说有温度的话”等窍门共同促成了爆款专列的产生。

国宝“说话”要“有温度”

“放下烦恼,我来给你逗个乐。”“坐在这儿,你就是C位。”“在追梦路上的你,尊礼崇尚,万象呈祥”……一串串妙语连珠,居然出自一尊尊平时看似严肃的“国宝之口”,这让原本冷冰冰的文物,突然间有了温度,也让一号线上忙碌的乘客不再只做“低头族”,而是抬起头关注周边环境,并时不时看着车厢露出会心一笑。

“国博专列”策划团队的主力是国博新闻传播处的一群年轻人,但这些金句是国博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的结晶,大家集思广益,年轻人出点子,陈列工作部和策展工作部等处的专家负责学术把关,大家齐心协力,最终完成了这些文案。说话有温度、字句浅显不肤浅等是让“国宝”妙语连珠的诀窍。“有温度”是给国宝配音定的硬指标。一件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虽然没有生命,但它们背后的故事即使过了千百年,讲出来依旧可以鲜活生动。

“国博专列”全车共六节车厢,前五节车厢以颇具代表性的馆藏文物元素串联起中华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四羊青铜方尊、彩绘陶兵马俑、三彩釉陶载乐骆驼、钧窑玫瑰紫釉花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等经典馆藏文物形象都在这里集中亮相。第六节为主题车厢,主要聚焦“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和“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两大展览,出场文物都是展览中的经典。

兼顾“有内涵”和通俗易懂

战国青铜冰鉴说:“我是2000多年前的冰箱。”商代蜀国的青铜面具说:“有人说,我是古蜀人心中‘神’的化身。”后母戊青铜方鼎说:“832.84公斤!国之重器,凝固青铜时代多少斑驳记忆”……除了有温度,百余件“沉甸甸”的文物说出来的话还得有内涵,表达出和文物身份相匹配的含义,同时又要通俗易懂,方便大众阅读。

以大盂鼎为例,“你是不是像我一样,有一肚子的故事?”短短15个字的配文大有深意:从外形上看,大盂鼎就是个“大肚子”的青铜圆鼎。实际上,这个铸造于西周康王时期的圆鼎内壁铸有19行共291字铭文,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以及对盂的赏赐和训诫,颇具文物价值。

看似简单的一句句配文,其实不动声色地将一个个知识点展现在了乘客面前,同时也生动呈现了国博打造这趟专列时的初衷: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国博专列”如同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本百科全书的精粹版本,让馆藏的文物走出库房、走出展厅,来到老百姓身边,让中华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驰骋在长安街上。

三个创新让中华文明“在眼前”

有温度、有内涵和通俗易懂的背后,其实包含着国博在专列设计上的三个创新,工作人员揭秘,正是这三个“小心思”让“5000多年中华文明在你眼前”。首先,专列以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为线索,让馆藏精品“活”起来,随经典展览来到北京地铁一号线上,与乘客零距离接触。其次,以物说史,每件藏品/展品配一句生动释文,让文物从历史中“醒来”,娓娓道来。此外,专列上还有精心设计的互动H5,乘客只要扫一扫车厢内的二维码,就可以“畅游”国博展览,获取参观信息,包括开闭馆时间、交通方式、餐饮服务、社教讲解、文创礼品等,将“国博专列”带回家。

“国博专列”并非单一的文物形象展示,车厢内还选取了部分精彩网友留言,让普通观众以这种特别的形式参与到“国博专列”之中。车厢的显示屏还会播放展示国博各项业务工作及历年经典展览的短视频,以多媒体形式提升乘客的体验感。此外,车厢内还设置了隐藏彩蛋,乘客通过支付宝AR扫一扫功能,就可以让文物“活”起来,“说”出自己的故事。

摄影/本报记者魏彤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百年老屋前的小舞者 北青报:借“区块链”之名诈骗该如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