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县招办为什么泄露了“北大退档流程”?
来源:光明网
北大退档两名国家专项计划考生又重新补录一事,今天(8月15日)又有些余漪。
河南省招生办发布消息,经与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协商沟通,两名国家专项计划退档的河南考生补录工作完成。消息同时称,针对网络流传的考生退档过程信息,省招办通过网传“退档流程图”IP锁定该信息来自某县招办工作用机。系县招办工作人员疏忽大意,考生退档过程信息被他人擅自拍照并上网传播。为此,省招办于8月1日约谈并致函该县有关部门,要求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并依规依纪进行处理。
“依规依纪处理”留下了要处理消息发出者的印象,引发了一些复杂的情绪。对于北大退档专项计划考生一事,上周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叙事导向,而官方意义上的“信息泄露”,在这样的叙事中是发现招考不公并改变两个困难考生命运的撬点。调查和后续处理不得不面临这样的拷问:“依规处理”是正义性的么?
但因为结果正义就默许程序失控,又会面临另一个矛盾。如果说北大退档违规,泄露提档退档信息也是违规的,既然北大必须维护规则的刚性,基于同样的逻辑,泄露信息的部门是不是也要维护规则的刚性?
这个讨论其实是对北大退档又补录一事的延伸。在这场风波中,存在着如何理解和应用规则的争论,存在着国家计划和高校自主办学权应用范围的争论,但说到底,是对何为公平、何为教育正义的理解的视差。
两名进入国家专项计划名单又被北大退档的考生,成绩远低于北大录取线,与其他六位同样在专项计划内被录取的考生相比,也存在一个曲线上的断崖(相差100多分)。从高校角度讲,尽量保证同一批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在一个分数区间里,是最为公平的。因为要考虑每一分的“优待”,都无形中构成了对无数同样分数的报考者的反向歧视,而这些报考者的人生一样重要。有人将北大退档想象为一种分数傲慢,这种话题层次没什么值得说的。
但从国家视野讲,公平需要考量的历史时段更长,需要考虑的变量更多。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孩子,是一种必须有的补偿正义。从出发点上讲,它要反拨教育资源不平衡带来的机会不平等;从结果上讲,它要通过教育手段改变贫富差距和阶层的再生产。这种国家视野下的公平性主张,最终要落地在高校上,并对高校本位上的公平判断产生牵引。
现在,因为这场信息泄露,国家专项计划所内含的教育公平,具象化为两个贫困向学的孩子能否上北大的问题,在赢得舆论同情的同时,也将上述两个公平视角的讨论简化了、塑料化了。结束这场舆情,也不能以发现和处理泄露者为最后落点,将讨论引向违规曝光不公平信息是对是错的方向,进一步将问题塑料化。
人们关注的是,上述公平性问题,如何在既有程序内消化、获得专业解决,而不是通过偶然因素外溢到舆论场、然后在更大社会代价下获得解决。如果再遇到此次的情况,地方招办和高校招办如各有主张,表达申诉的对象到底应该是谁。河南招办的信息说与北大招办“协商沟通完成了补录问题”,更该披露的是,除了补录这一具体事情之外,协商沟通的机制性成果,这应该比大篇幅说信息泄露者重要。
延伸阅读事件详情北大:补录退档考生不影响已录取的2名二志愿考生北大将补录被退档考生班主任:对结果感到很高兴北大回应河南退档事件:决定补录已退档的2位考生媒体关注新华社评北大退档风波:国家专项计划可进一步完善媒体评“北大退档”:知错就改才能维护北大声誉澎湃评北大退档贫困生:人们为什么害怕北大"变坏"胡锡进:如何看待北大补录2名河南考生?
责任编辑:王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