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急性传染病登革热进入多发季节 请收好这份防蚊灭蚊宝典

急性传染病登革热进入多发季节 请收好这份防蚊灭蚊宝典

漫画/苏连娇

提起夏天,你会想起什么?除了冰西瓜、空调房、茂密的绿荫,当然也少不了人们长期与之斗智斗勇的蚊子。它们是扰人清梦的“元凶”,也是疾病的传播者。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登革热预警信息,全省共报告240例登革热,这一急性传染病的传播者,正是常见的伊蚊。数据显示,东莞出现21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专家认为,当前广东省已提前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发生登革热的风险高,需要小心预防。

东莞出现21例登革热

对于不少人来说,“登革热”并不陌生。尤其在夏季蚊虫增多时,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登革热,总会成为重点防备对象。此前,省卫生健康委的通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12日,广东省18个地市共报告240例登革热病例。消息一经发布,再次让登革热成为市民的关注重点。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患者感染登革热后,往往起病急,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发红等症状。比如,患者在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他们可能会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其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目前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少数病例可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的通报,截至今年6月12日,广东省18个地市共报告240例登革热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无死亡病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9例(佛山4例,广州2例,珠海、中山和江门各1例),境外感染输入病例231例。在境外感染输入病例中,东莞21例。数据显示,全省输入性病例中,有近七成从柬埔寨输入。

专家评估认为,由于今年我省受厄尔尼诺影响,雨水偏多,气温偏高,非常有利于蚊子繁殖。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疫情呈高发态势,以及暑假临近人口流动大等因素影响,当前广东省已提前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其中,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当前登革热发生本地传播的高风险地区。

伊蚊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

随着登革热进入高发期,做好防护措施必不可少。而在此之前,不妨先从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来深入了解这一疾病。

一般来说,登革热经过伊蚊叮咬吸血传播。蚊子通过吸食登革热病人的血液获得病毒,并成为病毒大量繁殖的载体,受感染的蚊子也将终生携带并传播病毒。与许多疾病一样,登革热也有潜伏期。人体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并不会马上发病。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至15天,多数为5至8天。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热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一部分隐性感染登革热病毒(即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的人群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什么人群容易感染登革热?数据显示,宝宝感染登革热的风险较高,孕妇、老年人、肥胖者也容易感染登革热。这些人群一旦开始有轻微症状出现,建议立即就诊。此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多加注意。

积极做好防蚊措施

实际上,预防登革热并不困难,做好防蚊措施是关键。由于登革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而蚊子的繁殖离不开水,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家居和外环境积水)、杀灭成蚊,在预防登革热中至为重要,广大市民需从自我做起,齐行动,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此外,外出旅游防蚊虫,准备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的旅行者,应做好防蚊措施,如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等。在登革热流行区旅行结束后15天内,如出现发热,皮肤潮红,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及同行人员健康状况。

除了穿着长裤长袖这种较为“粗暴”的防蚊方式外,还可以购买驱蚊产品。驱蚊产品的使用也相当讲究:从使用效果来看,避蚊胺、埃卡瑞丁、驱蚊酯、柠檬桉叶油是最佳选择,它们多较为温和,驱蚊效果好。

为了遏制疫情扩散,已经发现登革热本地和输入疫情的地区,则需要严格按照登革热防控相关技术指引要求,快速果断做好病例隔离、疫点应急灭蚊和孳生地清理等处置工作。各类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区域以及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商贸市场、医院、车站、风景名胜区、公园、市政工程等人流密集地区,要持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理各类积水、垃圾以及卫生死角,科学开展灭蚊工作,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切实降低蚊媒密度,严防登革热疫情。

全媒体记者赖婉莹整理

相关阅读:
东莞近千名医务工作者燃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改名“黑泽志玲”?林志玲:名字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