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孙小果神秘生父浮出水面真相大白?仍有三大谜团待解
来源:上游新闻
21年前被判死刑的“昆明恶霸”孙小果,离奇走出监狱后摇身一变成为夜场大佬,其“魔幻人生”引爆舆论。坊间传闻孙小果的神秘生父,在舆论的穷追猛打下,今天终于浮出了水面。
5月28日,云南省扫黑办公布了孙小果案大量信息,包括案情进展及其家庭成员情况介绍等。包括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巡视员刘思源、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局长朱旭、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专职委员梁子安、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原副庭长陈超等11人涉案人员被采取留置措施;孙小果生父陈某系昆明市某单位职工, 1996年因脑溢血中风瘫痪后病退,已去世。
谁在背后为孙小果撑伞?
云南省扫黑办通报,孙小果案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相关部门已对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巡视员刘思源、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局长朱旭、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专职委员梁子安、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原副庭长陈超以及孙小果重要关系人等11人采取了留置措施,对孙小果出狱以后所涉系列刑事犯罪案件中的9名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23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
据云南省扫黑办通报披露,孙小果母亲为孙鹤予,继父为李桥忠。2019年4月3日,两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采取留置措施,接受调查。此外,未发现孙小果生父陈某涉及孙小果案。
孙小果母亲孙鹤予,曾用名孙学梅,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原民警,因包庇孙小果1994年强奸犯罪被开除公职,于1998年被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继父李桥忠,1992年与孙鹤予结婚,1996年从部队转业到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任副局长,1998年因在孙小果1994年强奸案中帮助孙小果办理取保候审受到留党察看两年、撤职处分,2004年任五华区城管局局长,2018年10月退休;
生父陈某,昆明市某单位职工,1982年与孙鹤予离婚,1996年因脑溢血中风瘫痪后病退,2016年8月20日去世。
帮孙小果死里逃生多人被查处
云南省扫黑办还公布了孙小果在监狱服刑期间因专利获取减刑及孙小果1994年犯强奸罪未被收监执行的情况,回应舆论质疑。
关于孙小果在监狱服刑期间因实用新型专利被认定为重大立功获取减刑。通报中介绍,经查,孙小果在服刑期间,孙鹤予、李桥忠与监狱、法院相关人员共谋,利用并非其发明的“联动锁紧式防盗窨井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达到认定重大立功帮助其减刑的目的。目前,已对涉嫌徇私舞弊减刑的省监狱管理局1名干警、省一监1名干警、省二监2名干警采取了逮捕措施,其他涉案人员正在调查中。
对于孙小果1994年犯强奸罪未被收监执行情况,云南扫黑办介绍,1994年10月28日,孙小果因强奸案被捕后,孙鹤予、李桥忠四处活动,孙鹤予向办案部门提供了孙小果患病虚假证明,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部分领导及干警徇私枉法为孙小果办理了取保候审,并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后,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导致孙小果未被收监执行。1998年,经昆明市有关部门调查并问责,分别对盘龙公安分局预审科原科长李万鸿、民警方永昌以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和四年,对盘龙公安分局其他4名民警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孙小果案仍有谜团待解
孙小果案部分案情官宣后,人民网刊发评论:孙小果主要家庭成员的背景显然谈不上显赫,竟然能内外勾结,展示了普通人眼中“通天”的能量,问题出在哪里,什么环节存在疏漏,背后还有什么尚需调查、尚未公布的细节?
上游新闻梳理发现,尽管最大谜团孙小果的生父身份已经公布,与案情无关,但公众对该案的细节仍存疑问。
疑问一:
孙小果的继父李桥忠系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任副局长,1998年因在孙小果1994年强奸案中帮助孙小果办理取保候审受到留党察看两年、撤职处分。离奇的是,6年后,李桥忠竟升任五华区城管局局长,直至2018年10月退休。受到撤职处分后的官员仕途不降反升,这中间又是什么样的操作?
疑问二:
孙小果真实年龄成谜?1994年10月,作为轮奸案主犯的孙小果被判有期徒刑三年,轻判的关键是孙小果的年龄据称为未成年。孙小果到底是1975年10月27日出生,还是1977年10月27日出生,在当年的轮奸案中究竟是不是未成年人?
疑问三:
孙小果1997年犯强奸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后,二审、再审改判以及刑罚执行和其他违法犯罪仍存有谜团。即使判了死刑,也可以改判和减刑,关键问题在于改判、减刑必须有据而且符合法定程序。孙小果从死刑改判到减刑出狱的整个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即便减刑程序合法,孙小果最早也要2012年8月才能出狱,为什么2010年左右就可以在外从容活动?
云南扫黑办通报中指出,包括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省高院审判委员会原专职委员等在内的云南省政法系统多名官员被采取留置措施,证实了确与孙小果案有关联。
云南省扫黑办在通报表示,对在案件中为孙小果提供保护的国家公职人员、关系网和“保护伞”,坚决一查到底,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人民网对此评论,舆论对孙小果案的追问,显然不是为了好奇,而是希望通过严惩相关人员、堵塞各种伤害法治的程序漏洞,来进一步夯实对法治的信心。有关方面很有必要进一步梳理这些问题,根据调查的进展,适时发布相关信息,为舆论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