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百强县小升初“掐尖”调查:优质民办学校提前录取

原标题:临海小升初“掐尖”调查:一个经济发达小城的教育焦虑

本报记者卢常乐浙江临海报道

导读

在临海,全托生每学期的费用高达8500元,一个民办小学的小学生一年仅读书、辅导所花费的钱就接近3万元,这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承受的。

4月中旬的浙江临海,午后的气温已经逼近30度,天空笼罩在一片低压下,虽阳光通透,但总令人有莫名的焦躁。

同时同地,另一种焦躁也在临海的小学生家长微信群中弥漫,这源于多天前在微信群里“疯转”的一则名为《2019临海小升初最新政策》的海报。

在这则正文仅有几百字的海报中,提前“公开”了临海市针对民办名校“小升初”拟订的最新“政策”内容。其核心是将以全市小学毕业考成绩的排名作为基础,决定哪些小学毕业生今年能被当地最好的两所初中“自主招生录取”,哪些小学毕业生参加电脑派位。

一时间,“小学毕业考”“全市成绩排名”以及“提前录取”,挑动着当地众多小学毕业生家长的敏感神经。

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是今年中小学入学工作管理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办公厅3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走访浙江临海发现,焦虑的家长们实际上对小升初“新政”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曲解。

临海,这个台州市代管的县级市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临海是沿海首批开放城市、2018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45位。与发达的民营经济相映衬的是,当地民办教育同样发达。

优质的民间教育资源,以及家长对名校的追捧,使得临海成为一个样本,国内一些经济发达的县区正在走着同样的民办教育高歌猛进之路。如何避免“轻公重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临海的课题,也将是其他“百强县”们的课题。

被默许的“能力测评”

在临海城区的西南端,台州学院附中和临海外国语学校相距不到一公里的路程。这两所民办中学分别创建于2003年和1994年,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公认最好的两所初中。

民办初中允许不按照“划片”招生,多年来两校招生依据“7a1b”(五年级下、六年级上的综合素质评测成绩)的招生标准,在当地民办初中里处于招生金字塔的顶尖。

“班上第一、第二的读台附(台州学院附属中学);稍微差一点的读外国语(临海外国语学校);读三中(临海中学)的就是更差一点的学生了。”在临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挂在家长嘴边的择校标准,问及两所学校周边的居民,几乎皆是脱口而出。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临海全市近13000名小学毕业生中,台州学院附中和临海外国语学校的招生人数共计仅1800人,占比仅为13.8%。

在采访中,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除了参照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测成绩,当地部分民办中学还通过“能力测评”等方式锁定优质生源。

“以前一共有两次考试,小学毕业考结束后,按照a档和b档划分等级报名,一旦被外国语学校抓中,就需要再到学校进行一次考试,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录取。”一名临海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一做法虽存在着“掐尖”的争议,但却在当地被默许。

据《2018年临海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办法》的规定,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可采用“学习能力测评等办法确定招收对象”,但同时规定“不得举行任何形式与入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笔试和面试”。

“都是为了争好的生源,多数家长认为凭考试成绩入学还比较公平。”在台州学院附中门口,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此前临海部分民办名校虽然存在着考试等选拔形式,但也仅有少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被“提前录取”,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与公办学校同时录取。

招生办法尚未落地

随着教育部强力治理,在临海运行多年的民办初中招生办法迎来变革。

今年3月28日,也就是招生“新政”流言出现几天后,临海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招生办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临海民办中小学招生将采用“自主招生+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临海市台州学院附中、市外国语学校和杜桥实验中学三所学校将按照自主招生60%、电脑派位40%的比例进行,其他民办中小学招生则按照自主招生80%、电脑派位20%进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2018年5月发布的《2018年临海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中,就已明确规定了“可采用电脑派位、面谈、学习能力测评等办法确定招收对象”。

但以往并未明确规定民办学校自主招生和电脑派位的比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多数民办中小学招生仍然是以自主招生为主。

一位临海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今年是临海民办学校招生的政策改革期,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毕业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特明确了“电脑派位”在学校招生计划中的比重。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增加电脑派位的比重,意味着自主招生人数减少,这触动了众多学生家长敏感的神经。

此次微信群内“疯传”的《2019临海小升初最新政策》更是指出,“以6月份的小学毕业考成绩为依据,与此前是否7a1b无关”。

该海报还指出,“毕业考总分成绩的前800名才有资格被学院附中,或临海外国语学校提前录取”,“毕业考总分成绩的前6000名才可以参加以上两所学校的摇号(两所学校共有600名摇号录取名额)”。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临海市教育局了解到,自主招生并非与“7a1b”脱钩,而是与小升初考试成绩一起,作为自主招生的选拔依据。

“网上说前6000名的(电脑派位)招生,这个是外面在传,我们也听说过,但还是要以教育局正式公布的信息为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意见》还仅是当地民办中小学招生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具体实施办法还有待落地,网传的自主招生与电脑派位按照一定排名进行也并无相关政策依据。

“轻公重民”何以破局?

事实上,此次临海民办中小学招生改革,是当地整个教育体系调整的其中一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解到,在民办教育发达的临海,家长普遍希望孩子从小便进入民办学校,这推动着当地优质民办中小学的“虹吸效应”不断扩大。

在哲商现代实验小学门口,对面是一个名为格兰小镇的联排别墅小区。记者了解到,虽然房租比隔一条马路的小区每月贵1000元左右,但并不妨碍临海市内的众多陪读家长、辅导机构将整个小区统统“塞满”。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仅格兰小镇内的辅导机构数量就达到了五十多家。这种教育资源“扎推”的情况也出现在台州学院附中和临海外国语学校等几座优质民办学校的周边,与当地公办中小学门前教辅机构的数量形成强烈反差。

临海当地对优质民办教育的“追捧”还间接反映在学费的“水涨船高”。记者了解到,临海部分热门民办中小学学费几乎“每年一涨”。以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为例,2009年该校学费近2500元每学期,而2019年上学期已经涨至超过8000元。

一位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临海,全托生每学期的费用高达8500元,一个小学生一年仅读书、辅导所花费的钱就接近3万元,这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承受的。”

实际上,临海义务教育的“轻公重民”现状,只是当前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缩影,此次临海小升初新政的背后,如何破除当前部分地区公、民办中小学发展不均衡,以及“虹吸效应”加剧的现象愈发紧迫。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部分地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轻公重民”的现象,本身是学生与家长选择的结果,公立学校具有社会保障的基本职责,而民办学校更强调优质教育的特点,二者存在一定的办学效率差距。

储朝晖告诉记者,要推动两种类型学校间的均衡发展,就需要在招生平等的基础上,推动公、私两种属性的学校参与办学竞争,通过推动其管理和评价制度的改革,给予公办学校更多的办学压力,这或许能够为避免民办名校“虹吸效应”发挥一定作用。

责任编辑:张义凌

相关阅读:
杭州女股神栽了 5600万卖豪宅5万人围观没人出手 武体学生诉食堂档口缺斤少两 校方罚三万责令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