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应急管理大家谈|浅谈有限空间管理实践

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呈多发态势,据应急管理部网站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工贸行业共发生有限空间事故61起,死亡12人。事故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未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未进行通风检测便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后又盲目实施自救,导致灾难扩大。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上有着多年实践,笔者将其经验方法凝练成以下四点。

导入“标签式”台账管理。企业对有限空间理解存在误区,导致风险辨识不足。如污水调节池,污水沉淀池等敞开作业场所,部门人员认为敞开式池子不属于有限空间,更不会导致人员中毒,从而放松警惕。针对厂区内存在有限空间总量大,种类多,存在的危险因素复杂等现实情况,为精准掌握每个有限空间基本信息和风险因素,导入“标签式”管理模式,将厂区内所有有限空间依据“池”“井”“罐”“沟”进行分类,每一类别危险因素、作业场所浓度要求、安全操作事项基本雷同,那么作业人员只要知道该有限空间属那类,则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就一目了然。

推行“电子化”危害告知。解决有限空间警示告知时效性不够的难题。统一制作有限空间风险告知警示牌上增加二维码,链接现场不便于展开内容较多风险分析及具体作业流程。每个有限空间进出口显眼处都张贴有风险告知牌,全体员工在经过时除了看到目视化的要点还可以扫码了解详细作业流程,实现全员日常监督施工作业合规性。

配全“实战化装备”。针对日常管理中,如井盖违规打开、路面碾压导致井盖破损等问题。在风险较高的场所,如化粪池、清水池等地方井盖进行加锁,排除非授权进入问题。针对井盖破损或暴雨天气水涨顶开井盖,路人存在坠落风险,在每个井口设置防坠网,实行二次防护。针对日常检查需打开井盖,劳动强度大,事后忘记加锁等问题,采用内窥镜从井盖孔洞处进行检查。

为避免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在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按照应急救援要求,在井上配置救援三脚架,作业员穿戴安全带并经过绳索与三脚架连接。如人员在有限空间内出现异常,监护人单人即可将人员救出,以上内容演练完再签署许可作业。为了避免淤泥层搅动散发有毒气体,进入人员全部佩戴长管呼吸器,取气点远离有限空间,彻底避免人员吸入空间内气体。为避免空间内可燃气体导致起火,除了做好强制通风,作业期间佩戴气体检测仪,还应使用防爆对讲机及安全照明灯具。

实行“不进入式专业作业”。为解决人员进入风险较高问题。针对化粪池、隔油池等清污作业。明确外包给有作业资质的中介机构,采用槽车进行抽取作业,避免人员进入。对于污水井、雨水井的积渣问题,采用高压水枪人站在地面上冲刷,人员无需进入。定期组织涉及有限空间部门及作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升厂内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为全面落实分级审批、分级把关制度,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作业审批、作业现场管理等三项制度,压实责任,严把过程。

(作者:伍柱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安全工程师、环保中级工程师)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网络综艺井喷 电视综艺该往何处去? 氢气球爆炸事件引关注 让孩子远离“移动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