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陈玲通讯员姚飞)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24节气,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按照这些节气,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辛勤的劳作。那么,这些传统节气和中国农业有怎样紧密的关系?节气和气候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又有哪些新的指导意义?
本周六(2月23日)上午九点半,湖北省气象局研究员、农业气象首席专家刘可群将作客湖北职工讲堂,用全新的现代眼光带来对气候与农业关系的新解读。
春夏秋冬又称为“四季”,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春天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则始于“立冬”。在黄河流域最为确切。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基本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此衍生、细分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代制定的指导农时的历法,这些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人的智慧结晶。
湖北职工讲堂由湖北省总工会主办,本报与省职工科技文化中心承办。
地点:武昌洪山广场科教大厦。免费预约领票热线:(027)87269806,15871372305。读者可关注湖北职工讲堂微信公众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