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京报谈“买房返利50%”:圈钱操作也算公益慈善?

原标题:“买房返利50%”,圈钱操作也算公益慈善?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一种销售手段,买房“返利”并不稀罕,操作者一般都是开发商。令人奇怪的是,如今给一些购房者“吐血返利”的,竟然是所谓的公益慈善组织。

据中国之声报道,北京中旭公益基金会和湖北、广东的两家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展“安居扶助计划”:符合标准的购房者买这两家开发商的房,开发商把购房款的20%捐赠给中旭公益基金会,基金会再以补贴款的形式分20年返还给购房者,返还总额是购房款的50%。

目前,该基金会已被北京市民政局撤销登记,涉嫌挪用资金的问题被移交警方。据悉,一些地方的类似“公益慈善项目”还有不少。

平心而论,这样的“买房返利”项目,无论对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很有吸引力。购房者只须拿出一半的房款,就能把房产证拿到手,又何乐而不为呢?有关开发商也有不少好处,虽然捐出了一定的购房款,但以“红利”刺激消费者购房,于楼房营销不无裨益。

对涉案的中旭公益基金会来说,这番“费心费神”的操作,也并非“为他人作嫁衣裳”——不仅企业掏腰包了,钱还能随意“活用”。

但是,显然没有这么简单。纵观这起“买房返利50%”事件,涉事基金组织显然有多重违法违规之处。

根据《慈善法》,慈善组织“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也规定,基金会应是“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而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章程必须明确基金会的公益性质,不得规定使特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益的内容”。审视中旭公益基金会与开放商的协议,行公益慈善之名,实际上却是深度参与房地产促销返利,已然明显违背相关法律规定。

更何况,这波明显不该伸手的操作,还存在不小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据报道,“捐赠”购房款到手后,中旭公益基金会并不是按照之前协议返还购房者,近400万元“流向了中旭的关联公司”,该基金会“账户只剩下341.4元”。

涉事购房者原本就收入有限,在将毕生积蓄付完首付后,不少人依赖补贴还贷。涉事基金会无法到位的补贴,显然损害了不少购房者利益,在造成银行停贷、客户退房索赔等连锁反应之后,被扰乱的不仅是市场秩序,更有社会稳定。

又比如,为“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基金会管理条例》对“原始基金”作了明确规定,要求“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中旭公益基金会的200万元原始基金,“名义上是发起单位捐赠”,实际“来源于向其他公司的借款”,显然有抽逃原始基金之嫌。

在涉案基金会的违法操作下,购房者成了受害者。当买房返利肥皂泡破裂,购房者资金断裂、深度套牢,只能为基金会“埋单”。更为恶劣的是,房地产市场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公益慈善的口碑和信誉也蒙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其实,对于这些违法行为,法律早有处罚措施。根据《慈善法》,慈善组织“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等,“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基金会管理条例》则规定,“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等,“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基于中旭公益基金会的违法情节,如此行政处罚并无不妥。考虑到此案还有涉嫌挪用资金犯罪的可能,公安机关也可立案查处。

公益慈善不是违法犯罪的道具。面对“买房返利50%”的违法乱象,在依法查处的同时,还应加强慈善组织的常态监管,防止公益慈善在“圈钱操作”中“异化”,更好地保护公众权益。

□欧阳晨雨(学者)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新京报谈春节消费首破万亿:亮点是消费结构之变 因检票起争执 三亚车站女票务抡拖把打乘客被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