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媒体:从“过完年我也不走了”看二线城市的崛起

原标题:从“过完年我也不走了”看二线城市的崛起

春节期间,见到朋友们在北上广漂着的孩子,问起他们的情况,几个青年人表示,“过完年我也不走了”,准备留在家乡找一份新的工作。

其实,近日《经济观察报》也有一篇文章《再见,北京!过完年我就不来了》,讲了在北京工作的女青年林丹的故事。2008年,为了上大学,她坐K字打头的车,历时8个多小时来到北京,从此在北京漂了10年,今年她坐G字打头的高铁,用了不到3个半小时回到位于山东某二线城市的家乡。经过跟父母的长谈,她准备考个教师资格证,去离家不远处的国际学校当老师,年薪约有30万元。

林丹只是北漂沪漂广深漂中的一员,而从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像林丹这样过完年不再回去的青年人正在多起来。相比而言,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有更先进的文化理念,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好的公共服务,有更简单的人际关系,这都是吸引年轻人的地方。但是,在这些城市,同时也有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日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报告》研讨会上的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收入中有近三分之一用于租房支出,过高的房租收入比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最大负担。

而反观一些二线城市,通过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的深化改革,从城市理念到就业机会,从公共服务到社会风气,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而居住成本却成为优势。年轻人的观念也在转变。几个青年人告诉我说,现在关键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如何留在什么地方。相比而言,在北上广深没有优势,但是回到二线城市,原来的磨练和观念,却成了现在的优势。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说北上广深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那么二线城市却是两者都可以兼容的城市。

从社会进步来说,互联网、物联网、交通网、政务网的日渐发达,使得更多城市变得越来越便利,而“放管服”的深化改革,使得青年人在寻找机会时不再过度担心人际关系的影响。回到家乡生活压力减轻,更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发展,还有必要机械地在北上广深僵持着吗?

或许还有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现状还不能令青年人满意,但是相信随着这些城市的改革发展,同样会有青年人回到自己的家乡。但实事求是地说,我并不认为青年人一开始就留在家乡就是好事,应该鼓励他们去北上广深漂几年,接受那里的文化熏陶,几年后再回到家乡。或许可以把这种做法称为“曲线就业”,但这一定是螺旋式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二三四线城市,真正要追赶的,是大城市先进的文化理念。毕竟,城市的竞争,最后比拼的是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人们自我完善的追求更多地指向了城市文化。

责任编辑:张岩

相关阅读:
春节返京7处高速路段易拥堵 这样绕行最方便 浙大网红教授:中小学生上数学培训班 可不能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