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记者从民政部获悉,该部日前召开全国婚姻礼俗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低俗闹婚等问题突出。这个会议提出,要推进婚姻礼俗改革,积极倡导移风易俗。(12月3日新京报)
婚礼改革不是一个新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婚礼在移风易俗的政治运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简易婚礼、集体婚礼、带有特定政治理想话题的主题婚礼就曾成为时代主流。加上那时的经济不发达,婚礼的移风易俗恰好切合了人们的生存环境,简单朴素的婚礼形式推行起来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开始繁荣,新时代的婚礼,繁文缛节的老问题是解决了,但突出的问题是就是对奢华的过度追求。经济发展了、时代进步了,婚礼办得隆重点华丽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皆有限度,一味地追求奢华,不仅有违婚礼本身的意义,也会扭曲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观,不仅不值得推崇,还有加以引导和规范的必要。
社会整体富裕了,但城乡差距、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直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举行婚礼时要量力而为,不可跟着发达地区或富裕人群的“指挥棒”打转。超出生活状况的奢华婚礼不仅会带来不必要的攀比和浪费,更会造成众多社会问题,引发社会乱象。由于攀比,造成债务困扰的有之;婚礼一方索要巨额彩礼,造成财富争端,甚至引发血案的有之;奢华婚礼还会引发跟风和被迫性跟随,使朴素的人情演变成沉重的“人际敷衍”,让婚礼的举办者和赴宴者都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实在是冲淡了婚礼的快乐意义,而徒增了各自的烦恼。如此种种,造出的是婚礼的“枷锁”,对此理应打破而不应追捧。
最后,在当前环境下,一些乡村超出自身经济发展的攀比性婚礼,不仅助长了不能承受的“奢华”,也会给脱贫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须知,村民本身收入有限,却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了不切实际的“豪华婚宴”中,使贫困者不能脱贫,使脱贫者返贫,如此沉重和无益的“自我消耗”,非下决心终止不可。当然,推行健康、简单、朴素的新时代文明婚礼,应该以教育、引导为主,不能搞一刀切的行政介入,后者不仅有违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可能引发冲突,欲速而不达。
■本报评论员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