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道路命名是一件精细活儿

11月30日上午10时,全市地名标识牌清理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在市政府礼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为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明年5月前,武汉市民政局将联合市城管、旅游委、公安交管等多个部门集中清理整治地名标识牌。目前已对全市7230条道路完成标识牌硬件升级,从12月份起,还将针对武汉所有的A级景区标识牌做清查,同时完成86处交通道路指示牌整改工作。

另外,会上也要求,针对市民提出一条路为何有多个路名、地名混乱、有路无名的情况,各部门各区将联合执法,在明年5月前拿出解决方案并妥善实施解决。

记者了解到,在地名标识牌清理及路名地名整治背后其实还有不少小故事。

公交员工推荐47条道路命名方案

市民出谋划策获采用

武汉公交集团的一名员工孙俊,因为工作关系,他对武汉市的路名和地名颇有研究,今年9月份,他向江岸区民政部门提交了自己对二七滨江商务区47条新建道路的命名计划。

孙俊说,汉口滨江商务区是武汉长江二桥和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中间的宝贵区域,紧接武汉天地。“在武汉天地附近,路名大多以具有抗战纪念意义的东北城市及将领命名,如长春街、大连路等。”他建议,汉口滨江商务区的道路命名需要有规则的理念,可以华北、华中、华南等区域的省会或京广线重要城市命名,如太原路、西安路、陕西路等。

但一些有历史传承的地段,他还是建议传承原味。如靠近二七路的一条规划路,此前是京汉铁路的一个车站,火车在这里转向后继续出发,被老武汉人称为转车楼。所以,孙俊建议该路段保留“转车楼”为地名,增添城市文化韵味。

该方案受到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江岸区民政局还邀请文化、旅游、历史各类专家与孙俊一起开会讨论。最后,汉口滨江商务区57条道路中,保留原来10条历史标志性的路面,新增47条路名。

在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的核心区,也是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两个战略规划的重合区,故以长江流域各省著名城市命名8条道路为“路”。今后在武汉逛街,您也可以看到“成都路”“重庆路”“贵阳路”“长沙路”“昆明路”了。

一条路多个名字,市民傻傻分不清

民政部门解释一路多名有讲究

家住武昌南湖的杨正祥给本报热线留言这样写道:武昌区恒安路、洪山区南李路、江夏区武昌大道基本是一条直线,但是命名分散了。这条路一边是京广线,一边是南湖汤逊湖,长期是江夏和中心城区重要的连接通道。因为南环铁路封闭,中断近十年,交通需求转换到平行的、新建的文化大道。随着南环铁路下穿通道即将全面竣工通车、南湖和江夏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条路的地位仍将十分重要,能否统一命名为“武昌大道”?

面对着这样的疑问,武汉市民政局地名区域规划处调研员刘群解释道:“一条道路上经常会过一个路口就会换一个名字,如三阳路过了解放大道就叫澳门路,澳门路过了建设大道路口又叫三眼桥路。再比如,赵家条路到蔡家田叫江大路,过了蔡家田又叫唐蔡路,这种一条笔直道路上多个不同的叫法会不会让人混淆?其实这是道路命名上的两难。一条路从头到尾是一个名字从1号到1000号,的确有好处,那就是地址的唯一性,方便按门牌号寻址找人,但也有弊端,比如有人现在要去建设大道500号,听到后你根本就不知道500号在哪里,因为建设大道太长了,方位很难明确。但如果一条路分为三段,那么随便说出一段你就可以准确地知道在什么方位。”

武汉道路命名有特色

便利、韵味一样不能少

武汉市的道路命名一直很有特色,不少路名全国闻名遐迩。网友点评“武汉的路名太有个性了”,“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七里庙、八铺街、九里墩、十里铺,百步亭、千家街、万松园……”。那么,这些名字是如何而来的呢?

地名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道路命名有讲究,便利、韵味一样不能少。“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江城武汉水系丰富,城市的街道巷弄尤其多。我们这里有专门的《武汉地名管理办法》,对道路命名有详细的规定和建议。”

而一条路出现是怎么才能取上名字呢?道路取名的大致流程是,建设方首先申报,之后区、市民政局审核公示,最后政府审批,总原则遵循三点,即规范化、层次化和序列化。

规范化是指城市大的格局规划。层次化总体分三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大道和大街,第二个级别则是街和路,最小的级别则是巷子和里弄。而序列化则是在一起的路名有层次感和让市民有方位感,或者能让大家回忆起这条路往日的历史,比如江岸区的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这些是非常好的路名序列的代表。在王家墩商务区,由于那里原来是机场,在起名的时候运用“云”这个概念,云飞路、云霞路、云彩路很好地诠释了这块地区原来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总体来说,道路命名要根据当地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让市民寻找起来方便。

记者手记

路名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彰显出城市的气度与品位。因此,道路命名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而近二三十年来,我市在大面积推进旧城改造中,不少具有文化沉淀和人文故事的历史地名悄然消失,新命地名显得简单随意,道路命名在系统性、规范性、文化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缺憾,开发建设中存在重社会经济发展而忽视城市文化价值的现象。当前命名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引起了广大市民高度关注,地名文化传承也日显重要。

记者杨帆通讯员戴良军

相关阅读:
分享思想,占据市场 武汉首家数字“家庭档案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