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重疾救治需探索社会协调机制

《东莞时报》报道,11月16日,吴先生(化名)在康华医院接受了同胞大哥异基因移植成功后出院,这也是东莞首例成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吴先生这个移植可是一点也不容易。其患病之后,家属四处寻找干细胞供者无果,最终发现大哥配型相合,但其大哥是一名在深圳的羁押人员。东莞医护人员不辞劳苦,帮助沟通深圳法院、医院、看守所。10月12日,吴先生的大哥在深圳公安机关监管之下,由深圳的医护人员进行干细胞采集。当大哥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患者体内时,生命的希望再次被点燃。

医院帮患者排除困难寻找供体,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令人感佩。一般而言,为患者诊断,出具治疗方案,进而实施治疗,这是医者的本职工作,其他事务一般都归患者家属负责。而在这则新闻中,医院为患方提供了“超值”服务,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不辞劳苦帮助患者排除手术外的各种困难。唯一配型成功的亲属远在深圳,而且处于司法羁押状态,但在医护人员多方沟通、奔走下,手术最终得以顺利进行,这不能不让人为医者救死扶伤的精神点赞。

在为医者点赞之外,这一极端医疗个案也反映出,重大疾病救治需要探索社会综合协调机制。当下,公众罹患重大疾病处于高发态势,这在社会心理层面投下深深的阴影。这是因为,高额治疗费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即使治疗费用无虞,也可能受制于各种治疗短板,而最终效果不佳。有些重大疾病需要多学科会诊攻关,有些重大疾病需要跨区域协调,而更多时候,寻找供体等医疗资源似大海捞针。这些限制性因素,有些是属于医疗系统本身的,有些则超出医疗机构能力范围,因而,很有必要在医疗层面之上建立社会协调机制。

在可见的范围,近年来,医疗系统本身的协调机制,正在不断强化。比如,医疗联合体、专科联盟等,都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在更细化的领域,各大医疗机构之间的专家会诊等,已经是比较常态化的协调机制。除了专家资源共享之外,其他医疗资源共享的协调性也在加强,比如,中华骨髓库建设,为白血病患者带来福音。而医疗保障制度层面,通过医保异地结算等,这种协调性也在增强。这些都是全社会应对重大疾病的制度化要件。

而相比较而言,超出医疗系统本身的跨区域、跨部门的社会协调机制,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如上述新闻中的情况,患者跨区域寻找供体,超出了医疗系统本身,涉及法院、看守所等多个部门。其他非医疗社会机构,都有自身的运作规范,但在保证遵守规则之外,还是要关照人命关天、生死时速,为救治重大疾病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总而言之,遵照最基本的人道和天道,突破医疗机构单兵作战,构建起重疾救治的社会协调机制,进而优化公共服务造福全社会,这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关阅读:
常平一校车因故障“卡路” 辅警独力推车狂获点赞 长沙市儿童友好型城市LOGO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