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9月28日上午消息,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京东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IEEE/CAAI Fellow何晓冬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指出,随着5G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5-10年,人类将进入一个真人与机器智能无缝衔接的时代。
多模态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新方向
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5G增强了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提升了网络连接的速度以及带宽。何晓冬看到,随着5G商业化落地的不断推进,5G正在把人工智能推向一个大模型运算、多模态技术融合的新阶段。
何晓冬指出,5G技术的商业化正在为人工智能的大模型运算提供便利。“以前,语音识别等技术的采用对于带宽的要求并不高,但随着近两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人工智能算法的运行对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晓冬表示。
何晓冬看到,近两年来,随着智源万亿级大模型“悟道2.0”以及GPT-3等大模型的出现,大模型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要将这些大模型提供的服务让用户使用到,通过选择将大模型直接部署到用户终端将会是一件极其耗费资源的事。但是,如果将大模型部署于云端,然后再通过高速率的5G技术进行传输,这将极大地节省人工智能大模型运算及使用的成本。
何晓冬还看到,在5G技术的助推之下,人工智能多模态技术的融合,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以前,人们进行交流只需要通过一个电话就可以完成。但事实上,通过视频、表情、手势、文字等多模态配合的交互,才是更加高效可行的交互方式。而在实现视频、语音、文字等多模态融合交互技术落地的过程中,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广链接等能力,则是必不可少的。
此前,出于对芯片供应等方面的担忧,业界出现一些对于5G技术商业化落地程度表示担忧的声音。在何晓冬看来,技术的进步很大的一个驱动力在于市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长远来看驱动力足够强劲。“对于通信技术而言,如果其没有很强的驱动力,可能在4G的时候,人们就不会想着再去研究5G了,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何晓冬表示。
真人与机器智能将无缝衔接
结合自己团队目前在5G+数字人方向上取得的业务突破,何晓冬介绍了目前京东数字人技术研发及落地的最新现状。据何晓冬介绍,在金融领域,目前京东与江南农商行联手打造的多模态交互智能客服“银行数字柜员”案例已经落地,借助5G技术可以实时与用户交流互动,该产品可以满足转账、汇款、存取款等大部分银行大厅服务的需求,也可以通过远程银行的形式,给用户办理业务。
在随后出席的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5G赋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何晓冬还介绍了京东在推动5G技术与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等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果。
早在2019年,京东就率先在业内实践5G+智能物流,致力于将北京亚洲一号打造成为全国首个5G智能物流园区。2020年起,京东物流进一步探索5G与物流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在仓储机器人实验室完成了全流程物流仓储机器人的5G化、以及云边端协同系统验证。
据何晓冬透露,预计到2021年底,京东物流将实现规模化5G智能仓储机器人的生产落地,形成标准化的仓库、园区等5G智能物流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行业的降本增效。
在制造领域,京东云通过5G+AI的新模式打造了C2M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创新、精益生产和智能供应链能力。
据何晓冬介绍,在智能视觉质检中,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工业流水线上的在线检测场景,利用5G带来的高效信息传输,实现对产品的实时在线尺寸与缺陷检测,其中,智能质检让检测速度提升近15倍,错误率降低到此前的百分之一;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品质。
在何晓冬看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化推进,未来5-10年,人类将进入一个机器智能与真实人无缝协作的时代。(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