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甜农业合作社里的部分机器人罗水元摄
说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不少人可能就会想到脏、苦和累,想要甩掉头上的“农民帽子”,远离农村和农业。然而,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周栅村走出来的农民王金悦,却在五年前就放弃市中心年薪三十万元的稳定工作,回村成立上海点甜农业合作社,做起了农民。
与传统农民不一样的是,王金悦的农业生产已插上数字高科技翅膀。在他的梦想中,农民这一职业将变得越来越时尚,种地等农活将变得越来越可以享受——未来,农民即使远在国外游山玩水,也可以同步在国内种地。
各式机器人“一条龙”种地
与一些农业合作社“随着来”不一样的是,上海点甜农业合作社的大门上赫然印着一排字:“用芯种有点甜,致敬每一种不可能。”
这个合作社有200亩地,初看上去,一个个大棚,一垄垄菜地,一片片果园,都与一般的合作社没什么区别。
但是,合作社内的“农具”,远非一般合作社所能企及。旋耕机器人、播种机器人、植保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喷洒机器人、采摘机器人……一个连接两个大棚的“小棚”里,“列队”两侧整齐摆放的机器人竟有近三十个,涵盖了从整地到收获的各个环节。
“这个是景深摄像头,那个是双目摄像头。”在一个采摘机器人面前,王金悦告诉记者,这些摄像头,不但可以让采摘机器人识别其所处环境,也可以在5G网络支持下,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系统,“秒算”苹果、橘子、草莓、黄瓜等农作物果实与机器人间的距离,并把有关指令传达至机器人手臂,快速采摘。
类似地,除草机器人下面也安装了摄像头,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系统,不但能准确分辨出草和农作物,也能指挥除草刀具,精准除去杂草。
实际操作中,王金悦“指令”一下,除草机器人便熟门熟路驶进了大棚,下面的爪子似乎长了眼睛一样,把一畦青菜边的杂草除了个一干二净。除到菜地尽头时,机器人还自动转弯,进入下一畦菜地除草。
王金悦给记者展示的视频中,采摘机器人采摘梨子时,即使挂在树上的梨子有高有低,有远有近,但随着机器人手臂自动升降伸缩,一个个梨子都被精准采了下来。同样,为挂在树上的小梨子扣保护袋时,机器人也都能精准“对接”——随着“咔”的一声,保护袋就牢牢包住了小梨子,全程不到十秒钟。
让种地成为更时尚职业
王金悦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有的已升级迭代,其中,作畦播种机已更新至第五代,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动全向移动。“这样的好处,就是机器能够根据自动识别的现场情况,一次性把该做的工作全部完成。”
相较于人工作业,机器人作业除了快、准外,还具有不知疲倦的特性。王金悦举例说,一台除草机器人充电一小时就能工作八小时。其中,小型的除草机器人一天能除草近20亩;而大型的除草机器人,一天除草可达五百亩左右。由于作业效率提高了,一个200亩的种植园,工作人员可从原来的三四十人减少至一两个人。
不止于此的是,这一两个人,即使远离种植园,也能远程指挥机器人下地干活;同时,由于机器人的作业环境温度可达90℃,即使是烈日如火的夏天,作业人员一般也不用担心机器人会在大棚内“罢工”。
凭借传统人工作业难以企及的种种优势,这里的机器人,有的已进入了新疆等地的大型农场作业。
“有了机器人后,农民就可以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了。”王金悦说,上海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团队还在进一步努力,如采摘方面,他们就准备研发能采摘40斤大西瓜的机器人。
在王金悦的梦想中,借助机器人,种地将成为一种可以享受的工作,定义为农民的职业将是一种很享受的时尚职业,“未来的农民,可以一边在国外游山玩水,一边可以远程操控国内机器人智能种地。”
本报记者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