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盲盒经济”,要创新更要规范
江苏省苏州市某盲盒店内。
王初(人民图片)
近年来,盲盒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在互联网平台上,只要搜索盲盒,不难发现销售者众多,销量颇高。某物流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盲盒手办预售备货量同比暴增1000%,有报告显示,在“95后”最“烧钱”的爱好中,盲盒手办排名第一;“95后”已成盲盒手办市场重要消费人群,占比近四成。
深受年轻群体青睐
“叮咚。”思宇点开手机,发现是微信群里小伙伴发来链接,某品牌系列盲盒上新,可以在小程序里线上“抽盒”了。
不到10分钟,小伙伴纷纷发来了“抽盒”截图,有的人懊恼自己没有抽中想要的款式,有的人在群里询问大家能不能交换抽到的新品。“在线抽到的盲盒交换起来方便,相当于是把自己的盲盒寄存在商家那边,最终确定了谁要,直接在小程序中填写地址邮寄给他们就行。”思宇说。
近几年,“盲盒经济”带动的新消费风潮已颇具规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追逐和购买。
Mob研究院的《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盲盒行业的市场规模达101亿元,且在未来几年仍会持续高速增长。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潮玩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指出,潮玩消费群体中超六成用户更加偏好盲盒,超七成中国盲盒用户对购买盲盒的使用满意度给予正面评价。
让人惊喜的消费体验
为什么盲盒能够受到消费者追捧呢?答案也许就在于利用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陆静怡认为,以盲盒形式售卖的产品给人不确定感,消费者不知道盲盒中的产品究竟是什么,因此会感到好奇,抱有期待。而在盲盒拆开的那一刻,不确定感得以消除,负责奖励过程的大脑区域被激活,从而使消费者可以得到享乐体验。
“其实这种营销策略在生活中很常见。”陆静怡说,“譬如章回体小说、电视剧关键情节前的广告、发布会前保持神秘的新产品,商家总是在制造悬念后再解开悬念,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愉悦,刺激消费。”
在这样的趋势下,盲盒这一形式逐渐从潮玩市场向外裂变,小小盲盒迅速席卷各行各业。点开任意一家电商平台,各种类别的盲盒产品应有尽有。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有关盲盒开箱、测评、“抽盒”经历的视频持续火爆,盲盒的社交圈正在被建立起来。
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
各行各业开始刮起了“盲盒风”,图书盲盒、考古盲盒以及食品领域的零食盲盒、生鲜盲盒也纷纷跟上,推动盲盒经济这股热潮。
今年,旅游业试水盲盒玩法,多家在线旅行平台推出“机票盲盒”。消费者购买后,会得到一张指定出发地、随机目的地、随机日期的国内单程机票。由于其玩法的不可预测性,不少网友把“机票盲盒”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一种应该鼓励的创新产品。”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白凯认为,“机票盲盒”爆火的背后,满足了当代年轻人对旅行的情感诉求。航空公司和旅游平台展开新型合作,提供了营销的一种创新思路,可以激发潜在旅游消费市场。
在盲盒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目前盲盒市场存在以下问题: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律师彭艳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商家以盲盒的名义清货,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则构成欺诈;有些商家表示盲盒销售是不退不换的规则,售出概不退换,属于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对于盲盒产品,应出台相应的商品规范,明确盲盒产品的范围以及‘盲’的程度。”彭艳军指出,“有些产品并不适合以盲盒形式进行不确定的销售,应明确禁止销售。同时盲盒销售的‘盲’通常应表现为盒中所装商品款别的不确定性,即拆开盲盒的瞬间才知道具体的款别,而不是对关键信息避而不谈或只字不提,尤其是用途、性能、规格等关键信息必须透露。”
“经营者销售盲盒应规范,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真实,不可过度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人们冲动消费。
陆静怡提醒,盲盒的受众中相当一部分为经济基础、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的未成年人,他们的盲目跟风后果可能更加严重。在持续兴起的盲盒经济下,要提倡大家理性消费、节制消费,切忌盲目跟风、购买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