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血色“宠物盲盒”之后,还有什么可以装进盒子?

原标题:血色“宠物盲盒”之后,还有什么可以装进盒子?

文|AI财经社杨俏

编辑|杨洁

5月初喧嚣一时的“宠物盲盒”,近日在苏州中通快递的中转站再现。三十多个快递盒子中的宠物猫狗,在被发现时绝大多数已经死亡。目前,江苏省邮政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向无锡中通快递有限公司送达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拟对其罚款3万元,并已立案调查。但目前,仍有商家表示,可以用中通快运运输宠物,“一天左右到货”。

盲盒火了,但却也成了各路商家纷纷仿效的对象。现在,盲盒里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东西,甚至是一条小生命。

“万物皆可盲盒”时代来临。无数年轻人们“心甘情愿”地被割了韭菜,而盲盒也因此成了营销利器,让各路商家达到自己的盈利目的。

血色宠物盲盒

在电商平台上,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品种猫狗,甚至其他的奇葩宠物。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有网友爆料称,中通快递在成都荷花池网点违规寄递猫狗等活体动物,这些动物是部分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以盲盒的形式进行销售,而被中通快递违规揽收的。经检测,当天发现的160余只宠物中,有十多只已染病奄奄一息。该事件瞬间引发网络热议,中通快递为此道歉,并采取了整改措施。

但事过不久,在5月11日,苏州中通快递中转站再度发现了宠物盲盒。经历了整改之后,中通曾发布了全面禁止活体动物寄递的通知,因此这批被购买后已经在途中运输的小动物,又被按照一般货物的流程,原路退回。在被发现时,32个宠物盲盒中,仅有7只狗幸存,其余的全部死亡。

之后,江苏邮政管理局对涉嫌收寄不能确定安全性物品的无锡中通罚款了3万元。

血色“宠物盲盒”之后,还有什么可以装进盒子?

宠物盲盒中,带了血色。目前网购平台上有关活体盲盒的售卖已经比以前少了,但却仍然存在。AI财经社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活体盲盒”,发现还有20元钱的活体盲盒叫卖,但消费者没有了“选择权”,目前只有宠物猫咪在售卖。

而20元的价格也只是一个噱头。商家给AI财经社留下了联系方式,并告知朋友圈有不同品种的宠物猫咪。要买的话,先交定金200元,不同品种价格不一,比如蓝白猫咪价格为1900元,主要从江苏徐州发货。这位商家说,宠物们做过一次疫苗驱虫,保活保健康,“发货后一天左右就到了”。

最初,商家告知AI财经社,盲盒会以“中通快运”发货,得知收货地为北京后,又改口称“北京只能发专业宠物托运”,并表示路上出现问题他们“全包”。

万物皆可盲盒

宠物盲盒引起了舆论热议。但实际上,从潮玩行业兴起风靡一时的盲盒,早已经变得“包罗万象”。除了宠物之外,盲盒之中包罗万象,似乎没有不可以放进去的东西。

在疫情期间,机票盲盒曾应运而生。遭受疫情洗礼后,各大航空业公司全部亏损,三大国航(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在今年一季度累计亏损超140亿元,平均日亏损1.6亿元。

今年的清明及五一假期,各大航空公司联合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了机票盲盒。例如,同程旅行推出了98元飞全国的飞机盲盒,用户购买一张指定出发地、随机目的地、随机日期的国内单程机票,首次活动就吸引了2000万用户参与。之后,机票盲盒升级,推出了各种双人机票、往返机票、公务舱等“隐藏款”。

其他平台也跟风推出了盲盒活动,飞猪推出了66元的“机票盲盒”及搭伴出行的132元双人盲盒;去哪儿推出了机票盲盒与火车票盲盒,携程也推出了“城市随心选盲盒”活动。

文具行业的盲盒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了。晨光文具、得力文具等皆推出了与各种IP的联名款文具盲盒。线下的一家文具店工作人员表示,店里的晨光联名款盲盒售价为15元,里面包含了5个小文具。“普通一只质量好的铅笔现价格也已经上涨至18元了,盲盒算是很划算的了。”

在街边的文具店中,更有店家自己随机装进各种文具的福袋盲盒,成了各个品牌的“大杂烩”。但一家文具店的卖家也表示,将文具装进了福袋后,销量也明显上升了。

在电商平台上,部分品牌的文具加上了目前年轻人里火热的“与子成说”、“林深不知处”等IP的外包装后,价格更是能攀升至100元以上。

服饰盲盒也随之出现。AI财经社查询二手交易平台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女装盲盒”卖家,价格在9.9-199元之间不等。其中,有一位卖家称自己服装为全新福袋女装盲盒,“特价清仓包邮9.9元2件”,其中包括了T恤、上衣、半身裙、连衣裙等,随机发货。

盲盒正在裂变,从最初泡泡玛特代表的潮玩,已经延伸到了宠物、航旅、文具、服饰、美妆等各行业当中,成为了“网红”的营销方式。盲盒本就是贩卖的“惊喜”,现在却已经是“万物皆可盲盒”。

“盲盒”方式带来的营销红利,甚至让有的商家的想象力突破了下限,催生了“宠物盲盒”,遭到央视批评称这是“对人性的背离,也是娱乐的异化”。而盲盒这种方式的“红利”又从何而来?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上盲盒?

泡泡玛特的成功,让全行业看到了盲盒所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预计,未来五年盲盒行业会迎来高速增长期,2024年盲盒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

天猫曾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榜单》显示,盲盒已经成为95后玩家增长最快最烧钱最多的爱好。有近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其中最硬核的玩家一年豪掷百万。2019年双十一当天,天猫卖出了超200万个盲盒,销售额突破了8212万元。

90后银行网点业务员糖糖,在泡泡玛特大火之后,觉得其推出的产品非常可爱,已经多次购买了。“确实很好玩,拆的时候非常期待里面是什么款式。”对于盲盒几十块钱的价格而言,她并不觉得很贵。“就感觉花小钱买个小物件自己也挺开心的,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盲盒在年轻人追捧过程中,也带有了较强的“社交属性”。

五月是90后,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她自己本身对盲盒这些并不感冒,购买盲盒纯粹是因为朋友喜欢,所以才买来送人。“社交属性比较强,价格合适又可爱,买一个可以看朋友拆开会开心好几分钟,朋友开心,我也开心。”但是她也感觉,“这个一旦开始玩很容易上瘾,有点赌徒心理,抽了一个,还想抽到更好的。”

在“拆盲盒”这场未知的游戏当中,有心理学家研究曾发现,“随机性”会让人上瘾,人们对盲盒这种小概率事件更具有青睐性。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AI财经社,消费者购物带有“博彩心理”,即以运气的形式、希望用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价值。盲盒本身带有一定的“博彩性质”,也更能催生这种心理。

法律行业从业者陈烨则认为,盲盒销售方式让很多人在枯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寻求刺激”。他认为,这是“存在赌博性质的正规盈利方式”。而在赌博活动中,“差一点就赢”也会引起多巴胺的分泌,程度比“真的赢”也只差了一点点而已。

除开文创行业里盲盒包含的IP内容,“盲盒”没有任何门槛。利润的吸引,让各个商家纷纷加入了盲盒大潮。但它们普遍并不重视IP内容的创造与培育,专在“盲盒”二字上下起了功夫。这也让盲盒成为了全新的营销方式。

“割韭菜”的套路

盲盒与商家促销常见的福袋类似。福袋本是快消行业刺激消费、增加乐趣、降低库存压力的常见方式,往往是其中的产品价值高于福袋价格。但当盲盒成为了商家的盈利方式之后,各种“套路”也迎面而来。

90后消费者静静告诉AI财经社,她曾在电商平台上以99元的价格购买了2件服饰盲盒。待她收到货后,期待地打开包装,看到是里面没有品牌的服饰,布满浓浓的“塑料”感。经过试穿后,“一股地摊味,”她说,“20块钱也不会有人买这种衣服。”随后,静静立即选择了退货处理,也决定再也不轻易尝试这种电商平台上的盲盒了。

“盲盒”成为部分商家“清仓”的方式。前述售卖“9.9元包邮”的福袋服饰盲盒的商家告诉AI财经社,盲盒中的衣服是从广东揭阳发货,吊牌独立包装,“这边的工厂不做衣服了,在做清货处理”。他说,与其让“过气”的衣服占库存,还不如以盲盒的形式处理掉并“捞一笔”。

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蒋保双则认为,这种盲盒销售,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以及自主选择权,如果涉及虚假宣传和违反公平交易原则,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进行举报和维权。

也有多家文具店商家透露,他们选择以盲盒的方式出售库存的商品和瑕疵品。普通的文具装进漂亮的福袋后,容易吸引孩子们一次次的抽取、购买。

五月说,在2020年疫情期间,书店“单向空间”濒临倒闭,为了支持书店的生意,她看到了该书店推出的书本盲盒活动,就以88元的价格购买了3本图书。“这种书本盲盒,买一次就后悔了,里面真不一定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88元的3本书中,一本旅行书,一本哲学书,还有一本是“教你如何做酱料”,没有任何一本畅销书,都是平时也不好销售的冷门书籍。

今年五一假期火爆的机票盲盒,也让消费者“惊喜”与“吐槽”并存。便宜的价格吸引了诸多网友参与,但机票存在的红眼航班、没有返程机票等,也让部分抢到票的人不得不放弃。有在线旅游平台的相关人士表示,机票盲盒主要是一次吸引流量的营销活动,希望可以“借此拉新”。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盲盒销售,而是为了平台吸引流量和带来品牌效应,寻找潜在的消费人群。

归根结底,泡泡玛特的成功,是因为盲盒中的IP相关产品,足以打动用户掏出自己的钱包。没有IP内容的盲盒,成为商家“投机”营销的手段,问题自然也就随之而来。

中消协曾指出,当前部分盲盒产品存在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等问题。蒋保双也表示,目前盲盒销售不符合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在市场行政监管层面和法律连贯层面存在诸多漏洞,现在已有个别不良商家利用盲盒销售以次充好,变相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庄帅认为,盲盒的售卖活动,实际上只是一次短期的行为,如果商家不能长期并持续性地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商品,消费者也会逐渐失去兴趣和购买行为。

他表示,在盲盒经济中,IP的持续性和消费者持续的购买能力,才是其长久发展的核心要素。如果没有持续的IP作为支撑,或者没有“情怀”或者“文化”内容作为辅助支撑存在,只把盲盒作为单纯的商品售卖形式,要想持续下去,还是存在着一定难度。

此前,也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一家泡泡玛特门店购买的产品被拆封,疑似“二次销售”。不久后,泡泡玛特官方也承认了该门店存在“二次销售”行为。此外,泡泡玛特也陷入了涉嫌IP抄袭、产品甲醛超标等问题当中。对于其估值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也层出不穷。截至目前,泡泡玛特最新股价为61.20港元,市值为857.99亿港元,相比于最高点的107.6港元,股价近乎腰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烨、糖糖、五月、静静等均为化名)

相关阅读:
虚拟币价格暴动“破圈”,三部门强调金融机构不得开展相关业务 蜜雪冰城道歉背后,加盟商不赚钱,2万门店扩张“后遗症”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