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达成的共识是:开放智能汽车数据势在必行。
文丨陈睿雅
编辑丨周春林
头图摄影丨史小兵
河南安阳特斯拉车主张女士5月6日晚发布一份声明,称已经起诉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
事实上,在起诉书中,张女士和其丈夫李某共同起诉了三方,分别是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
诉讼请求包括,三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名誉权的行为并消除影响;判令三被告向原告书面赔礼道歉,并在全国性媒体刊发向原告道歉的公告,同时在其官方微博发表致原告的书面道歉信(连续三十日微博置顶);判令三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人民币等。
5月7日,特斯拉方面表示,将全力推动车辆进行相关部门指定或监督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事宜,争取帮助张女士尽快回归正常生活。但截至目前,张女士一直不同意接受相关部门指定或监督下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
以下是特斯拉回应全文:
我们注意到,上海车展“维权”张女士向特斯拉及我司陶琳女士提起诉讼。
我们一直以产品质量问题为重点,全力推动车辆进行相关部门指定或监督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事宜,争取帮助张女士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但截至目前,张女士一直不同意接受相关部门指定或监督下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
事故发生时驾驶员是张女士的父亲,但其父亲本人并未出面说明当时的驾驶情况。张女士在事故发生时据其描述“正在车上玩手机”,截至目前,关于我们“刹车失灵”的指控为张女士口头描述,未有相关第三方认可的有效证据。
近2个月以来,我们始终与张女士积极沟通,真诚希望帮助其解决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也进行过多次调解,但在多方竭尽所能之下,张女士至今仍未同意分析车辆上的EDR数据以找出真相。
当前,为全体特斯拉车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张女士提起的诉讼,我们会依法应诉。相信法律一定会给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
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全力推动车辆检测事宜,给所有关注该事件的公众一个交代。
女车主称
特斯拉言论致其名誉严重受损
自4月车展维权风波后,特斯拉与维权车主之间的“连续剧”还在持续上演。
4月19日,第十九届上海车展开幕当天,在特斯拉汽车展台,一位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的女士站在特斯拉展台一辆特斯拉展车车顶上高声呼喊:“刹车失灵”。此事也成为了上海车展上最大的热点。
4月20日,上海警方通报,目前,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李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警告。
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回应,已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强调企业要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同日,针对这一事件,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无条件向张女士提供该车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4月20日深夜,特斯拉公告称,已成立专门处理小组,专事专办,努力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尽全力的满足车主诉求,争取让车主满意。
5月6日,张女士及其代理律师(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付建、陈贞提交的民事起诉状中显示,2021年2月21日,原告的特斯拉汽车追尾其他车辆,造成严重事故,车内原告的父母亲受伤住院。围绕特斯拉是否存在刹车失灵等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
起诉状中显示,2021年4月19日,被告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近期的负面都是她(指原告)贡献的”,“只愿意高额赔偿”,“一定坚持要高额的赔偿”,“我觉得她很专业,背后应该是有(人)的”。
起诉状中还显示,2021年4月28日,被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特斯拉”发文称:原告丈夫说“自己身边还有来自北京的‘团队’在协助,与他人‘合作’中受人帮助只能听话,该‘团队’称可以帮助其‘洗白’并满足其诉求……”
起诉状称,原告作为一名普通车主,因出现行车事故而与特斯拉公司发生产品质量争议,三被告本应以实事求是、尊重客户的态度积极协商处理。但三被告公开发表无中生有、违背事实的不实言论,意在塑造原告无理取闹、职业车闹的负面形象。上述不实信息在互联网上大量传播,严重误导社会舆论,三被告的行为不仅严重降低了原告的社会评价,且对二原告及其家属的生活造成严重困扰。二原告每日遭到天量网络攻击和辱骂,本人及家属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名誉损失惨重。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原告特依法提起诉讼,请求判如所请。
特斯拉的“弱公关”策略
与在华舆论危机
在外界看来,此次维权事件持续发酵,原因之一在于,特斯拉公司对于自身产品过度自信,弱于对外沟通。
特斯拉在公关团队方面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去年10月,特斯拉已经将其美国公关部门解散,该消息也被特斯拉高层证实。
4月28日消息,高盛前高管Gary Black在Twitter上询问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是否可以考虑雇佣一个公关人员?特斯拉目前没有公关人员,汽车也做得很好,但随着FSD(完全自动驾驶)的到来,在中国和欧洲市场持续扩张,以及竞争对手对特斯拉明显的市场领导者的抨击,特斯拉的风险可能越来越大。但马斯克回复表示,其他公司把钱花在广告和操纵公众舆论上,特斯拉则专注于产品。
中国市场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且与美国市场的规模进一步缩小。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收入达到30.4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9亿美元大幅增长238.1%,占特斯拉一季度营收比例达29.29%。另据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今年1~3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分别是15485辆、18318辆、35478辆。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斯拉车主群体的扩张,用户购买特斯拉的诉求,早已告别单纯对电动车尝新和对马斯克的个人崇拜。伴随做工差、冬季续航“骨折”、黑屏、车内摄像头涉及隐私问题、“刹车失灵、失控”等问题频繁爆出,特斯拉中国正遭遇一波持续不断的舆论危机。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试图另辟蹊径。今年2月,彭博社消息称,特斯拉正在加强其在中国的公关团队,此前公司在中国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失误。但今年2月,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仍表示,“特斯拉是一个理工直男思维的公司,在对外沟通上确实不是特别擅长。”同时她也强调,团队大部分精力放在技术研发、生产,以及建设充电桩等服务上。
抛开纷争,全行业如何引以为戒?
至少目前来看,业界达成的共识是:开放智能汽车数据势在必行。
今年4月,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中发文“关于ADAS和刹车失灵类的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可以提出以下监管的要求”:
1、带有ADAS的车型必须标配行车记录仪;
2、记录的时候画面必须同步显示ADAS是否运行;
3、除了ADAS运行状态的显示,还要显示ADAS状态下的油门、刹车、转向等对应的基础工作状态,人类驾驶也显示这几个的工作状态。
李想表示,上述建议从技术上而言没有任何难度,但是提供了相对重要的证据,减少车主取证难、厂商觉得被冤枉的概率。如果车厂在这作弊,直接停止生产销售的资格。
此前,特斯拉为消除公众疑虑,曾向当事车主提交了事故前30分钟行车数据,同时公布了事故发生前1分钟的行车数据。但数据一经公布便饱受热议,甚至出现一些对数据真实性质疑的声音。
对此,特斯拉方面表示,随着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智能网联汽车,车辆数据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涉及到所有智能汽车企业未来如何处理与消费者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智能汽车行业的数据安全前瞻性问题。
最新消息是,5月6日,为了让用户能够自由查看车辆后台数据,特斯拉宣布正开发车主数据平台,以供所有车主查询获取车机交互的数据,预计年内上线。
综合自:新浪科技、新京报、腾讯科技、北京日报